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30 15:09:34

厦门市“八五”普法巡礼之“破圈”融合新范式

作者:余晶 卢林婉钰 林菁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有趣有料 出声出彩

——厦门市“八五”普法巡礼之“破圈”融合新范式

“黑科技”频频上新,普法知识“一键送达”;法律与文化相“碰撞”,法律法规入脑入心;贴近群众创新,依法办事融入市民生活……“八五”普法以来,厦门立足本地特色,将科技力量、文化底蕴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本土特色的普法新路。


“法治大篷车·走进孚美社区”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向群众分发宣传资料。(厦门市海沧区司法局 供图)

普法知识“一键送达”

9月7日,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又一次迭代升级,推出国际英文版。这是国内首个由法务区搭建的以中英文双语展示的涉外法律服务线上平台,能够中英双语自由切换,贴合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实现涉外法律资源“一站通达”,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法律服务生态。

面向普通群众,“智慧普法”也有创新表达。点击“法治同安”微信公众号,不仅能检索到海量丰富的普法文章,还有“AI智能咨询”“律师咨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法律服务。

“聪明的‘智慧大脑’随时提供解答,背后还有专业律师‘把关’内容。”同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有50名本地法律顾问、17283名全国律师在线支撑,10分钟内可匹配3名以上法律顾问为用户提供服务。

新兴媒介为普法注活力,让法律知识传播更加便捷高效。近年来,厦门市持续探索科技助力普法方式创新升级,早期开创省内首档常态化广播普法栏目,用电波传递普法知识;全国首创在“元宇宙”开展“依法治理示范案例”评选活动,让群众在互动参与中增强法治意识。

今年6月,厦门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开展“鹭岛新声 法治视界”法治微动漫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号召全市单位用镜头捕捉法治瞬间,用动漫解读法律条文,让严肃的法律在生动画面中变得通俗易懂。

以文载法实现双赢

厦门深挖非遗与闽南文化富矿,让普法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充满浓浓的地方韵味。

在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文化成了禁毒普法的新载体。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郭白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南童谣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自编自创闽南童谣,融入教育戒治、衔接帮扶和毒品预防宣教内容,通过治愈的音乐,引领戒毒人员走出身心的“困境”。

除了闽南童谣,高甲戏、歌仔戏、南音、答嘴鼓、木偶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也融入法治主题,创作出精彩的法治剧目、法治文化作品,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线下活动时展演,广获群众好评。

灌口法庭成立的“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将闽南文化基因贯穿于息讼止争工作中,用厦门版“六尺巷”故事化解租房争议,用闽南俗语“惜花连盆,惜囝连孙”化解探望带来的纠纷。

“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运用传统文化提升法律的教化作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普法教育的双赢。”厦门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法治文化也正融入群众生活,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同安区汀溪镇顶村这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处处可见法治标语、法治长廊和法治广场,浓厚的法治氛围与乡村美景融为一体。村民在休闲散步时,不知不觉接受了法治熏陶。

群众与法“双向奔赴”

厦门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推出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让群众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024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厦门市“海陆空”唱响普法“大合奏”,客运码头张贴醒目的“宪法宣传周”海报,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公交车、地铁,以及城市楼宇成为“普法流动课堂”;厦门航空国际国内航线化身宪法宣传的“空中走廊”,普法视频、海报出现在飞机屏幕、厦门航空杂志上。

厦门与瑞幸咖啡、可口可乐的“联名”普法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新形式。“买一瓶水,即为高温下的工作者配捐出一瓶”,今年6月,厦门市司法局与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联合推出“一瓶水接力 致敬高温工作者”公益普法活动,为高温下的工作人员送出上万瓶爱心水。同时,该公司成立厦门太古可口可乐“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大队,业务员送法给客户、消费者,参与普法志愿活动。2023年12月,厦门市司法局在瑞幸咖啡总部开展“送法进企业”游园活动,通过“普法视力表”“普法大转盘”等趣味环节,让员工在游戏中学习宪法知识;今年5月民法典宣传月,又推出“典亮鹭岛,啡你莫属”线上答题活动,让学法变得有滋有味。

而海沧区开展的“法治大篷车·海沧走透透”活动不仅走透了“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海沧,还走进了群众心里。自2024年启动以来,该“大篷车”已深入8个镇街、200个村(居),开展活动超百场,参与群众超1.2万人次,成为法治宣传“流动课堂”。“活动中表演的剧目都是老年大学的学员和法律专业人士共同创作的,这些内容倾注了银龄力量的激情和心血,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海沧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外,思明区的“法治后备箱集市”开进商圈,化身宪法宣传“移动课堂”,吸引众多市民打卡体验;集美区连续多年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法治夏令营,设计丰富的法治体验活动,让夏令营成员化身“小小法治宣传员”,走进社区传递法治理念。

从科技赋能到文化浸润,从线上传播到线下互动,厦门紧扣地域特色持续创新普法形式,打造“沉浸式”普法氛围,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