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需”来了 难题解了 ——浦城县公安局石陂派出所“调解+宣防”提升治理新动能 “‘阿需’来了,这事准能解决!”在浦城县石陂镇村头巷尾,只要提起“阿需”警务室,村民们总会露出信赖的笑容。 “阿需”,是石陂方言中对男性长者的尊称,承载着乡邻间的亲近与敬重,而浦城县公安局石陂派出所赋予它新的深意——“民有所需,警有所应”。近年来,石陂派出所立足辖区警情、民情、社情实际,成立“阿需”警务室,通过深度激活老乡警、老干部、老党员群体优势,构建“阿需调解队+阿需宣防队”双轨基层群防群治新架构,明确具体服务内容,为辖区治理注入全新动能。 应民情之需 建“阿需”阵地 石陂镇下辖24个村(场),既有依山而建的村落,也有商户聚集的街区,常住人口超3.4万。2023年以来,上级部门明确将“夯实基层群防群治力量”作为派出所品质提升的核心任务,要求打破“民警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这一部署,恰好戳中了石陂派出所的治理痛点。 “单靠所里13名民警、辅警,要管矛盾调解、安全巡逻、案件办理,根本顾不过来。”“阿需”警务室负责人、有着38年警龄的老乡警张军民,最清楚基层警力的紧张。他回忆,以前有次处理邻里宅基地纠纷,民警来回跑了5趟,却因不熟悉村里“老宅基地划分规矩”,调解始终没进展,最后还是村支书出面说和,才让两家当事人握手言和。 这次经历让派出所班子意识到:基层治理,光有“警力”不够,还得有“民力”。他们经调研发现,老乡警熟悉法规流程,老干部懂基层工作方法,老党员在群众中威望高——这“三老”群体,正是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2023年10月,“阿需”警务室正式挂牌,以“矛盾调解+安全宣防”为核心职能,把“三老”力量拧成一股绳,让警务室真正“接得住”群众的需求,也“融得进”乡邻的生活。 热茶解纠纷 乡音暖人心 “阿需’是帮咱们办事的。”提起调解队,村民李先生竖起大拇指。此前他家和邻居因排水沟堵塞闹矛盾,调解队不仅帮着协调施工队疏通,还教两家“雨天勤清理、平时多沟通”的小窍门,如今两家还常互相送菜。 “来,喝口茶,有啥事慢慢说。”在“阿需”警务室调解室,搪瓷杯里的茶水总冒着热气,这是调解队的“标配”。这支由4名“三老”成员组成的“阿需”调解队,专解邻里、家庭间的“鸡毛蒜皮事”——宅基地争议、排水沟堵塞、婆媳拌嘴……这些事,他们总能用一杯茶、几句乡音化解。 不久前,镇东头的李家和王家因宅基地边界闹得不可开交:李家要在老宅基地上盖新房,王家说这占了自家“滴水地”,两家不仅吵到村委会,还差点动了手。张军民带着调解队老党员毛大爷找上门,把两家人请到警务室“吃茶”。“记得不?小时候你俩总一起在河边摸鱼,李家小子还把大鱼让给王家娃吃呢!”毛大爷捧着茶杯聊起几十年前的情分。话匣子一打开,原本紧绷的两家人脸色慢慢缓和。 接着,张军民拿出村里的老宅基地图纸,对照着“村里盖房要留30厘米滴水地”的老规矩,一点点算边界。最终,李家主动往后退了10厘米,王家也表示不再阻拦——一场僵持半个月的纠纷,在茶香里迎刃而解。 “不是我们会说,是‘吃茶话事’的法子接地气。”毛大爷说,调解队摸索出的“七步调解法”,每一步都离不开“茶”:先“吃茶稳情绪”,让双方坐得住;再“吃茶话人生”,唤起往日情分;接着“吃茶问矛盾”,摸清症结;然后“吃茶寻平衡”,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吃茶布台阶”,给彼此留面子;“吃茶解心结”,打消顾虑;最后“吃茶成协议”,把约定写在纸上。今年以来,调解队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起,成功率100%。 乡音讲安全 织密防护网 “阿叔阿婆,注意咯!有人说能帮你领养老补贴,要先交手续费的,都是骗子!”近日,石陂镇文化广场上,“阿需”宣防队老干部熊叔拿着小喇叭,用一口地道的石陂话宣讲预防养老诈骗知识。 广场上坐着的20多位老人听得格外认真,不时有人举手提问:“要是有人说帮我买的保健品能治病,算不算骗?”“熊叔,我孙子说网上能刷单赚钱,能信不?” 这支由16名“三老”成员组成的宣防队,针对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用“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方式开展宣传。“以前民警讲政策时用的是普通话,还讲专业术语,老人听不明白,年轻人也没耐心。”熊叔说,宣防队成立后,首先改的就是语言——把“电信网络诈骗”说成“打电话、发微信骗你钱的”,把“消防安全隐患”说成“家里插线板不能插太多电器”,用乡音拉近距离。 据介绍,宣防队的工作聚焦在“三类场景”:入户宣传暖人心,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宣防员上门送图文并茂的手册; 集中宣讲接地气,在村头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宣防员结合辖区真实案例“以案说法”;阵地宣传全覆盖,在警务室门口、村里的公告栏、小区电梯间,宣防员定期更新海报,让群众一眼就能看懂。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宣防队成立以来,已开展入户宣传180多次,集中宣讲7场,张贴海报500多张。辖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环比下降30%,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率提升25%,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现在村里没人不知道‘刷单是骗、中奖是套’,连小孩都能背几句安全口诀。”镇党委书记徐振武笑着说。 如今,“阿需”不仅是一个警务室的名字,更成了石陂镇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我们要让‘阿需’的声音传遍每个村巷,让‘民有所需,警有所应’的承诺,扎根在群众心里。”石陂派出所所长张辉表示,下一步,“阿需”警务室还将根据群众需求,增加“独居老人定期探望”“留守儿童安全陪伴”等服务,让“三老”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