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纠纷,获群众点赞。当90余名鞋厂员工接过拖欠两月的工资,这场历时14天的劳动纠纷调解圆满落幕。这既是劳动者权益的守护战,更是莆田市城厢法院与综治中心多元化解机制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司法力量与基层治理拧成一股绳,既解“欠薪困局”,也为企业发展“留足出路”。 6月9日,某鞋厂员工代表唐某带着89名工友的期盼,走进城厢区综治中心。此前,这批劳动者已尝试仲裁、信访等渠道,仍未拿到70余万元拖欠工资。 城厢法院与区综治中心的联动机制随即启动:专项调解小组由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与法院常驻人员组成,开启“司法护航+基层调解”模式。派驻中心干警第一时间梳理案件,依据《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与调解员共同找准症结。 明确“解燃眉(欠薪)+破根源(合同纠纷)”双目标后,法院划定法律框架,综治中心则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优势,快速联动劳动仲裁、工业园区,调取企业用工记录、合同文本;面对情绪激动的员工,法院用“类似案例成功拿到工资”稳人心,调解员倾听“交房租、给老人买药”的诉求,一法一情间,为调解打开沟通窗口。 调解中,法院与综治中心分工协作、刚柔并济,法院用法律条文明确权责,调解员以“唠家常”化解对立。 对员工,法院主动释明司法确认制度,“达成协议后法院可确认,企业不履行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给劳动者吃下定心丸;对企业,法院从法律风险“算账”,“欠薪可能入失信名单、面临处罚,不如借调解厘清合同责任、盘活资金”;对品牌方,调解员展开“背靠背”协商,结合法院梳理的违约条款,分析“付货款、解合同止损”利弊,推动其态度松动。 其间,唐某因压力崩溃,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师及时疏导,法院干警同步释明“劳动者权益依法受到保护,调解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手段”。6月16日,组织人员深入工厂清点库存,核算产品折价与品牌方应付货款,确认可覆盖工资,快速敲定了方案。 6月23日,城厢区综治中心调解室里,城厢法院审核调解协议,综治中心核对员工身份,协议签订后,70余万元工资通过现金等方式精准发放。拿到工资的外地员工王某感慨道:“本以为没指望拿到欠薪,没想到这么快解决了,以后还来莆田打工。”涉事企业负责人也松了口气。 这场14天的调解,是多元机制的成功实践。城厢法院以专业筑牢法治底线,综治中心统筹打通部门堵点,心理疏导、现场清算等措施更添温度。正如城厢法院干警所说:“多元化解不是‘各管一段’,而是‘攥指成拳’用法律保公平,用调解化矛盾,才能真正案结事了。”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