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14 14:51:21

省、市人大代表调研三明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工作

作者:本报记者 彭冬晴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用心丈量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省、市人大代表调研三明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工作

近期,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13名省、市人大代表先后到建宁法院里心法庭、泰宁法院金湖法庭、将乐法院南口法庭、三元法院莘口法庭,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调研三明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在田间地头、古厝调解室、生态普法基地感受“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鲜活实践,为司法服务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边界纠纷不上交

建宁,这片曾被红军鲜血浸润的红土地,既是“中国建莲之乡”,也是闽赣边界的“咽喉要冲”。9月24日上午,代表们来到建宁法院,认真观看4楼展厅里“一张收条的故事”——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在此与军民共清莲池、共挖莲塘,留下“百口莲塘吐清香”的佳话。红色基因浸润下的里心法庭,同样用新时代的“和”法,续写边界和谐新篇。

“闽赣边界纠纷,最怕单打独斗、各管一段。”里心法庭庭长刘云华坦言。里心镇地处闽赣两省交界,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南丰县接壤,有着“一脚踏两省、两步跨三县”的特殊地理区位,边界矛盾易发多发。

为破解这一难题,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闽赣边界司法互助模式,建宁法院携手江西省南丰法院、广昌法院加强闽赣两地平安建设合作联动,建设闽赣边界平安建设协同基地,融入平安边界建设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推动边界地区大环境整体稳定。

今年1月,南丰县付坊乡刘某某与里心镇汪某某因房屋改造纠纷引发冲突,汪某某被行政处罚后仍拒绝赔偿。法庭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启动闽赣边界联动机制,联合两地司法所、村干部,在里心镇上黎村闽赣边界平安建设联动中心现场调解。茶香氤氲中,法官析法理、村干部说情理、乡贤讲村规……最终,分工明确的配合促使汪某某当场赔付2000元并道歉,矛盾就地化解。

“把‘枫桥经验’用到省界,让群众少跑腿、不闹心。”在里心法庭,听完案例介绍后,市人大代表、大田县吴山镇阳春村养猪协会会长林良权竖起大拇指。他注意到,近两年来,该法庭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乡贤共同化解了诸多矛盾纠纷,“这些‘本土力量’才是化解边界纠纷的‘活地图’。”

生态司法向前看

雨丝汇聚从屋檐滴落,代表们踩着湿润的青石板走进泰宁古城,在杉阳建药馆的杉阳讲坛聆听泰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志明的讲解:“泰宁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金字招牌’,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我们以‘三抓三促’破题——抓前端预防促生态修复,抓多元共治促系统保护,抓文化浸润促自觉践行,让司法成为守护‘林深、水美、人长寿’的坚实后盾。”

在金湖法庭,张志明打开一个法官背包,将便携式打印机、法槌、案卷整齐排列。“这是我们的‘移动法治行囊’。”他介绍,早在2019年,金湖法庭便在全省首创“背包法庭”模式,法官背着背包深入景区、林区、田间地头巡回审判,巡回审判率超50%,“以前下乡揣着公文包,现在背着法官背包,赶圩天进农园,哪里有纠纷就到哪里。”

这一创新举措让代表们频频点赞。省人大代表、泰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梁求玉更是回忆起2023年的一次旁听庭审经历:“那是两起失火罪案件,当地群众60多人现场旁听,同时开启了线上网络实时直播,吸引了52.3万人次观看,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如果说“背包法庭”是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先予执行”则是生态保护的“先行一步”。今年2月,陈某某因滥伐林木被起诉,若按传统程序,判决后再修复可能错过植树季。“我们通过‘先予执行’将修复前置,裁定被告人先行补种林木。这一举措既保住了生态,又减少了执行阻力。”泰宁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马欢欢解释道。

“泰宁的做法,让绿水青山有了司法兜底。”市人大代表、明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林曦碧很是感慨,她在林业一线工作十余年,深知生态修复等不起。

擂茶香里解民忧

9月25日下午,将乐县南口镇蛟湖村的擂茶调解室里飘出阵阵擂茶香,一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巡回审判正在百步外开庭。代表们旁听完庭审后,南口法庭庭长李全华笑着递上热擂茶:“擂茶要慢慢磨,矛盾也要细细调。这碗茶里,有着我们化解纠纷的密码。”

将乐是“中国擂茶之乡”,千年擂茶文化讲究“和合共生”。南口乡民对杨时家训及宗族家训的信仰,更让这片土地浸润着“以和为贵”的基因。南口法庭巧妙将这一文化基因融入司法,并以杨氏宗祠作为调解场所,宗族长辈、乡贤担任调解员,“喊茶”邀来邻里,“擂茶”时聊家常、剖症结,让矛盾在茶香中软化解。

“我们总结了‘擂茶’‘喊茶’‘话茶’三步调解流程,提炼‘礼’‘合’‘和’‘清’四字要义。”李全华介绍。法庭专门设立了“擂茶调解室”,法官与当事人同握擂杵、共研擂钵,在研磨茶泥的互动中拉近距离;推行“四定五诊”巡回指导(定时间、地点、人员、事项,诊矛盾类型、根源、诉求、解法、效果),将客家息讼文化、先贤智慧转化为可操作的调解方法。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南口法庭运用“擂茶调解法”已成功化解500多起纠纷,在全县人口较为密集的46个村(社区)挂牌成立“擂茶调解室”,有效地将矛盾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诉前。

市人大代表、清流县畜牧兽医水产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文华对此评价道:“擂茶桌前说开了,比坐堂问案更有效。”

省人大代表、将乐县玉华文旅康养集团总经理、玉华宾馆总经理黄闽榕则关注多元解纷力量的整合:“如何让法院发挥审判作用,集合多部门资源,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他认为,擂茶调解的成功,本质是将“文化认同”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一经验值得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司法。

代表建言接地气

三元法院莘口法庭管辖三明市荆东工业园、汇华工业园、黄砂工业园等12个工业园区,1000多家企业。

9月26日,代表们在莘口法庭副庭长李琳的引导下,参观了莘口法庭园区枫桥展厅、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等场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主动引入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站式调解中心,与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邮政管理局等各部门通力协作,相互配合,致力于让劳动者‘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李琳介绍。

此前,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已联合化解了6名快递员讨薪纠纷,经法官释法劝说,企业支付了薪资。

“解决欠薪不是终点,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李琳说。因为欠薪系由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莘口法庭主动延伸服务,为涉事快递公司提供法律指导,企业负责人坦言“这是行进路上的学费”。

市人大代表、福建永杭律师事务所主任范丁宝点赞基地成效,建议法院联合多部门减轻法官压力,“毕竟基层矛盾千头万绪,需要全社会合力化解”。

调研座谈会中,代表们打开话匣子,既有肯定,更有期待——

“调解不是和稀泥,要讲法理更要讲情理。”市人大代表、尤溪县医院妇产科主任胡风星建议,法官可到医院普法,针对医患纠纷等专业领域加强指导。

市人大代表、宁化县第六中学教务处主任夏祖发则希望送“枫桥经验”进校园,“学生矛盾早预防早化解,能避免很多问题”。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练明荣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是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新举措,拓宽了代表履职的渠道,点赞专题调研选题准确、行程安排张弛有度、后勤保障充分有力,体现了三明法院对本次调研活动的知心、用心、暖心。”

“三明法院要用心用情加强代表联络工作,坚持全员有责、全面对接、全时服务,努力做到真心听取意见、真诚交往对待、真正解决问题,促推代表进一步发挥社情民意‘采集员’、党群关系‘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依法履职‘监督员’的作用,努力实现代表发挥作用和提升法院工作的双向促进。”三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枫表示。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