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15 15:09:29

漳州市全力构建“大普法”格局

作者:本报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王碧惠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法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漳州市全力构建“大普法”格局

华安县高山族特色村寨,“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用本地语言讲解法条的声音清脆悦耳;东山县校园操场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持铁枝木偶向师生演绎法治故事;南靖县土楼,身着红色衣服的土楼姑娘打着法治快板正收获群众点赞……走进漳州,法治的气息扑面而来。

长风浩荡,法润人心。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漳州市紧扣群众法治需求,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核心方向,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关键抓手,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助力普法工作实现全方位提质增效。

奏响法治强音

秋日的南靖县梅林法治公园,满是群众沉浸式学法的鲜活气息。这里不仅有“蒲公英”普法驿站供人咨询法治难题,错落摆放的普法展板更是将实用法律知识送到群众眼前。这座2025年初落成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如今已是当地传递法治温度、涵养法治文化的亮眼地标。

这场景的背后,离不开漳州市精心构建的“大普法”工作体系作为坚实支撑。五年来,漳州紧扣法治建设核心,将“八五”普法作为法治漳州建设的重要基石,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将普法纳入全面依法治市总体布局,多次专题研究普法工作;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调度,各县(区)、市直单位同步部署;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更是特邀专家解读“八五”普法规划,为普法工作锚定方向、明晰路径。

以制度为纲压实责任,漳州将普法嵌入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等评价体系,开展年度绩效考评,发出整改提醒函、督办提示函17份;制定“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制度,覆盖67家重点市直机关,督促将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推动责任从“口号”变为“行动”。

“普法为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漳州各地各部门的行动自觉。五年来,全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为抓手,每年常态化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深耕“宪法七进”“宪法进万家”,累计举办宪法讲座、学习会1110余场、主题活动4040余场,服务企业629家,发放宣传材料120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7.5万余人次。2024年11月起,更统筹31个市直部门,紧扣27项措施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精准回应经营主体“急难愁盼”。

法者,治之端也;普法,民心之基也。漳州正以顶层设计为笔、实干担当为墨,向着“法治漳州”新目标阔步前行!

甘霖润泽万家

9月5日,漳州市司法局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团,赴漳浦县开展“法润台企”活动,以“靶向送法”模式为台企解读在闽办税流程、优惠政策及权益保障措施,现场答疑解惑,实现法治服务“精准滴灌”。此举是漳州践行“分类施教”理念、推动法治甘霖润泽特别群体的生动实践。

立足对台区位优势,漳州秉持“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理念,构建“涉台普法+公共法律服务”机制。一方面,在台商投资区设法律服务工作室,诏安、华安等县建涉台工作站,打通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组建“蒲公英”法律服务团,深入各县(区)台企聚集地,打造“法润台企”“闽台亲”148品牌。近3年累计服务台企600余家,化解法律难题150余个,真正打通台胞权益保护“最后一公里”。该模式获时任省委副书记罗东川批示肯定,获评全省优秀148品牌,相关案例《两岸一家亲 漳台亲上亲》于2023年作为全省典型上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法治暖流亦向侨乡汇聚。针对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8000余名归侨侨眷的法治需求,漳州创新“蒲公英+侨区调解”品牌,以“普法+调解”双轨并行机制,为侨胞、企业送去法治服务。同时,由综治中心、派出所、法庭组建的“蒲公英”普法服务队,带着量身定制的普法“菜单”上门服务,让法治关怀走进侨胞家门、融入侨胞生活。 

在华安,法治甘霖更添非遗芬芳。8月8日,华安县委政法委与县司法局走进高山族村寨,开展“非遗共学+普法”活动。其间,“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巧借非遗知识,用“闽南语+汉语”双语解读民法典邻里纠纷条款,实现非遗传承与普法宣传“双向赋能”。截至目前,华安县已开展双语普法活动12场,发放资料2000余份,以“一个都不落下”的决心,让法治甘霖浸润高山族同胞心田。

漳州以“精准滴灌、分类施教”为笔,从台企台胞到侨乡、高山族同胞,每一项举措皆精准滴灌,真正实现了“润万家”的普法初心。

打造普法新名片

春日里的2月,云霄县举办普法专题灯谜晚会,千条灯谜悬于灯彩间,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扫黑除恶、禁毒等法治主题,老少群众争相竞猜,欢声笑语中浸润着法治温度。

初夏5月,龙文区开展“法润商企”专题活动,12家商会、企业代表与法律专家面对面交流,让法治力量为营商环境优化精准注入动能。

盛夏7月,诏安“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夜骑中队开启征兵宣传骑行,志愿者沿途讲解法规、阐释政策,所到之处涌动“青春献国防”的热烈氛围。

初秋8月,龙海区“龙江法宣骑兵队”深入渔村开展普法宣讲,志愿者用闽南方言解读依法捕捞、安全生产法规,结合非法捕捞案例以案释法,让渔民听得懂、记得牢。

……

这些贯穿四季的法治实践,皆是漳州市立足地域实际、深耕普法品牌建设的生动缩影。全市各级各部门深挖本土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精准培育特色普法项目,推动普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自2021年11月漳州组建“蒲公英”普法志愿支队以来,全市已发展159支队伍、10642名志愿者,形成“一县(区)一‘蒲公英’品牌”特色矩阵,东山“蒲公英+铁枝木偶”、云霄“蒲公英”法治灯谜、诏安“蒲公英+法治骑行”等特色品牌相继涌现,获中国长安网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介。五年来,共开展“蒲公英七进”活动5000余场、参与省平台活动668场,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

在乡村法治宣传教育领域,漳州更创新“以剧普法”模式。制作10部闽南话普法微广播剧,覆盖2078个行政村(社区);创作《普法“故事汇”》系列情景剧,被中国普法网等主流媒体转发,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其中《老肖“上告”记》等作品入围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展播。同步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民法典进企业”开展基层送法,利用1900个电梯视频终端、候车亭灯箱等宣传载体,结合新媒体矩阵开展全城展播,让普法故事家喻户晓,真正实现“以剧普法、以文化人”的治理效能。

五年深耕,漳州市以法为纲,崇法善治,在“八五”普法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体系筑基、服务暖心、品牌亮眼”的答卷。法律不再是纸面上的条文,更成为融入生活的准则、护航发展的力量。未来,漳州将继续以普法之笔绘就崇法新图景,让法治精神深植闽南厝角之间,成荫成林,为法治漳州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真正实现“闽南厝角,法治成荫”的美好图景。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