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15 15:10:19

泉州市总工会扎实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

作者:本报记者 肖赣 通讯员 肖君瑜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争议“终点站” 维权“暖心巢”

——泉州市总工会扎实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

“一体化基地真是咱们职工的靠山!”回忆起讨薪经历,泉州某外贸公司职工代表李某至今难掩激动。此前,该公司拖欠79名职工薪资,让大伙陷入绝望。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们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这里不是简单的登记接待窗口,而是一个高效的“维权枢纽”:工会第一时间启动劳动法律监督受理机制,指派法援律师对接案件,人社部门开通仲裁绿色通道,法院同步响应审判执行需求。历时两个多月,327万元欠薪与赔偿金全额到账,让职工们吃下“定心丸”。

这起案例,正是泉州市总工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锚定职工维权需求,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路径,让劳动争议化解更高效、职工权益保障更坚实。

多元共治

筑起权益保障“同心圆”

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园区枫桥”的标识格外醒目。这个集“两室两庭一站”(职工法律援助室、调解室,劳动仲裁庭、巡回法庭,台籍职工法律服务站)于一体的平台,俨然是座

“维权超市”:职工法律援助室里,律师正在耐心解答咨询;劳动仲裁庭内,一场仲裁庭审有条不紊地进行;台籍职工法律服务站里,工作人员用闽南语与台胞拉家常、解难题......

“过去维权要跑四五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找一个窗口,事情就能全办成。”泉州台商投资区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负责人郭聪杰道出基地优势。这里的奥秘在于打破了部门壁垒,工会牵头联动综治办、民生保障局、法院等多部门,构建“多元共治”的协同联动格局:各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信息实时共享,就像一个个齿轮紧密咬合,推动着维权服务高效运转。

在晋江经济开发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的“七步走”闭环机制(服务窗口→调解室→法援室→仲裁庭→劳动法庭→检察联络→纪检监督),已运行得十分成熟、流畅。这里不仅有为职工维权的各类机构,还创新引入了政协委员联系点、检察联络点、营商环境监测点等,形成了一个多元共治的“维权生态系统”。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纠纷化解在源头,让职工维权不再‘兜圈子’。”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刘烨彬表示。数据显示,该基地试运营以来,已接访调处劳动纠纷1145起,涉及金额3881万余元,真正成为纠纷调处的“终点站”。

源头化解

打造纠纷调处“终点站”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的车间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与劳动者的欢声笑语共同奏响发展的乐章。然而,经济高速运转中,劳动关系领域的新矛盾也随之浮现。如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企业与职工携手同行?泉州工会给出的答案是:把维权服务送到职工“家门口”。 

今年4月,德化县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配送员冯先生,焦急地走进工会和人社部门共建的工作站反映:公司拖欠工资,负责人“失联”。德化县总工会与县人社局立即启动“两站联动”维权机制——德化县总工会在人社部门设立的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县人社局在职工服务中心设立的劳动仲裁服务工作站联合展开维权工作。工会维权律师、工会干部与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员多方辗转,寻找企业负责人,最终通过第三方与企业负责人取得联系,协调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仅4天后,“消失”多日的企业负责人便出现在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当场向冯先生和6名工友支付工资42980元。

这样的“快速响应”,在晋江也十分常见。依托“市级中心+镇街站点+基层驿站”三级服务网络,晋江将工会法律服务延伸到工业园区、社区楼宇。在磁灶镇综治中心的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律师每月接待职工咨询超50人次,不少纠纷在咨询环节就实现“源头化解”。“以前觉得维权远,现在楼下就能找律师,心里踏实多了。”一名职工的感慨,道出了服务网络的价值。

暖心服务

绘就劳动关系“新图景”

“从工单里找线索,到企业中解难题!”为从源头破解欠薪问题,洛江区总工会创新以12351职工服务热线欠薪工单为核心抓手,构建“线索研判—精准服务—风险化解”的企业法治体检新模式,为辖区企业用工健康发展与职工权益保障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在传统企业法律服务中,需求对接不精准、问题排查不聚焦是长期存在的痛点,难以切实解决企业与职工的实际需求。洛江区总工会主动打破这一困境,将12351热线欠薪工单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导航仪”与开展法治体检的“行动指南”。通过系统梳理工单数据,精准提炼出欠薪隐患、社保缴纳不规范等高频问题,随后组建由专业律师组成的服务团队,带着明确线索深入企业,变“大水漫灌”式服务为“精准滴

灌”,让法律服务更具针对性。

为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泉州市总工会也积极帮助企业规范用工。台商投资区创新推出“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效力评估”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就像给企业请了个免费的法务顾问,帮我们避免了很多用工风险。”泉州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称赞道。

这些暖心服务赢得了各方认可。数据显示,2024年泉州全市枫桥基地调处案件862件,为职工挽回损失58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源头治理,劳动纠纷实现了“降存量、遏增量”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泉州,“有困难找工会”不再是一句口号。从台商投资区的“一体多元”到晋江的“三级网络”,从线上的“工会讲法”到线下的“维权超市”,泉州工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绘就了一幅企业与职工携手并进的和谐图景,更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这张名片越擦越亮,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