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区联动破难题 标本兼治见成效 ——莆田市涵江区检察院持续推进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 莆田涵江依水而生,溪涧纵横,境内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川流而过,流域总面积达551.12平方米。近年来,涵江区检察院充分发挥“生态检察+公益诉讼”叠加职能,以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为着力点,持续推进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深化协作配合,为守护生态之美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协同治理 守护一方碧水清流 “原先这里的水面被水葫芦覆盖得严严实实,现在水葫芦已经清理干净,水质也越来越好了。”涵江区检察院对该院办理的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展“回头看”时,附近的居民感叹。 2025年6月,涵江区检察院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及各乡镇河段存在不同程度水葫芦滋生蔓延情况,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随即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磋商函6份,督促依法及时清理水葫芦,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持续做好水域巡查和监测预警。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整改方案,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打捞清理,累计清理水葫芦污染水域600余亩,同时落实河湖长制要求,组织河道专管员对责任河段开展日常巡查管护,有效恢复水域原貌和正常生态系统。 水系河道犹如城市的“血管网络”,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涵江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抓手,聚焦违规取水、侵占河道、临河养殖等治理难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磋商函34份,通过清理垃圾、清除填占、加强污水排放监管等方式整改河道问题97处,打造碧水环流的涵江水乡。 同时,该院依托“检察长+河长”工作机制,邀请乡镇河长担任公益诉讼联络员,让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流域的“神经末梢”,确保损害问题及时发现、整改效果定期回看,共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河湖生态环境。 司法护航 构建入海口安全屏障 从蜿蜒山涧到壮阔河海,流域治理是一场跨时空的生态接力,而入海口则是打通流域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 2023年3月,涵江区检察院接收到福州军事检察院移送的案件线索,反映辖区部分渔民在木兰溪入海口未经审批设置养殖区,放置渔排、渔网等渔具,挤占木兰溪航行空间,破坏海洋渔业资源。 “这些非法放置的渔具不仅妨碍我们开展海上训练,也对入海口生态环境和航行畅通造成影响。”在检察官前往现场调查时部队人员表示。 针对清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涵江区检察院牵头召开公益诉讼磋商会,详细梳理清理的工作难点,厘清部门职责,制定清障方案,推动各职能部门联合成立清障执法小组,清理整治被非法养殖侵占航道28海里,清理碍航渔网、渔具100余个,有效保障入海口航道畅通,维护生态平衡,该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为推深做实木兰溪入海口生态保护工作,涵江区检察院联合各部门签订守护木兰溪联合协作协议,严厉打击入海口附近海域及湿地公园非法捕捞、危害珍稀候鸟等犯罪行为,并制发检察建议、磋商函9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章立制,出台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巡查执法和宣传,实现入海口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025年9月,该院会同福州军事检察院就木兰溪入海口军用航道整改问题开展“回头看”,实地巡航碍航渔具清理现状,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座谈交流,以跟踪回访、公众参与等方式确保公益保护落地见效,共护母亲河碧波安澜。 标本兼治 搭建生态修复防护网 沿着木兰溪入海口的生态栈道行走,滩涂上红树林连绵成片,为滢滢海面嵌上一抹绿意。这道绿色风景线的背后有着检察履职的身影。 2024年6月,郑某父子二人违反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先后两次到兴化湾海域使用违禁的电鱼设备捕鱼。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因该案无法对海域生态环境进行原地修复,又非种植红树植物的合适季节,如何开展生态修复成为困扰检察机关的难题。 经与法院、自然资源局多次沟通,互花米草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作为全球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凭借其根系发达、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等特性,挤压红树等原生植物的生长空间,破坏底栖动物、鸟类等的栖息环境,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开展互花米草除治工作既有效解决生态隐患,又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 为确保修复方案科学合理,检察机关联合多部门开展全方位摸底调查,并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提供技术支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24年11月,涵江区检察院与被告人达成调解协议,将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于木兰溪沿岸开展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除治和管护,共清理互花米草10余亩,通过减少入侵物种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入海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近年来,涵江区检察院始终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惩治与修复并行,联合法院、自然资源部等单位共建木兰溪口湿地红树林保护区、生态司法保护碳汇林等司法固碳基地2处,引导增殖放流90.5万尾鱼苗、补植复绿233余亩、督促缴纳生态修复金150.9万元,让案件当事人从“环境破坏者”变为“生态修复者”,真正实现“办一个案件、修复一片青山绿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