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16 19:30:03

惠安县人民法院探索“法治+N”模式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李逸鹏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游”法可依 “旅”有保障

——惠安县人民法院探索“法治+N”模式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海风拂过崇武古城的青石板路,惠安女的花头巾随微风轻扬,笑语漫过斑驳城墙;金黄稻田里,稻浪翻涌着艺术图案,游客拿起相机定格丰收与创意交融的画面。金秋的惠安,山海风光与人文底蕴相映成辉,成为众多游客心仪的打卡地。

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治保障。近年来,惠安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法治+N”护航模式,以法治为基石,构建起保障游客权益、赋能文旅企业、守护历史文脉的立体网络,为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移动法庭驻一线

纠纷化解在源头

节假日景区人流如织,涉旅纠纷易发频发。此前,在惠安崇武古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张女士因租借惠安女服饰的押金扣除问题,与店主曾阿姨产生争执。景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安抚双方情绪,同时拨通惠安法院设在景区的移动法庭值班法官陈法官的电话。

“你们这个协议对‘正常损耗’和‘人为损坏’界定模糊,而且作为经营者在交接时没把注意事项讲清楚,这不符合法律规定……”陈法官远程指导工作人员固定证据,如租赁协议、头饰状况等,并向双方释法明理。同时,他从“瑕疵原因未明确”“不耽误游客行程”“保障商家长远经营”三个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最终,在法官专业指导和工作人员调解下,双方迅速达成一致:张女士支付部分维修手工费,曾阿姨则赠送精修照片表达诚意。“处理方式合理高效,一点也没耽误游玩!”张女士的认可,正是景区移动法庭作用的生动体现。

这并非临时举措,而是惠安法院深化“法治+旅游”实践,联动文旅、司法、市监、公安等多部门形成的“快速响应链”:依托综治中心平台,由值班法官指导调解,聚合多方力量,以专业知识与沟通智慧化解对立情绪,寻找双方利益平衡,努力消弭矛盾纠纷。

移动法庭还与当地文旅、司法所、景区管理方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对高频次、易发纠纷类型进行源头预警和规范指导。今年以来,依托该项机制,惠安法院联合多部门已在景区成功化解各类旅游消费纠纷30余起,实现“纠纷不出景区、涉旅零诉讼”的目标,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联席会商聚合力

精准赋能促发展

作为“世界石雕之都”,惠安雕艺产业底蕴深厚,一件件雕艺作品既是彰显地方文化的工艺瑰宝,也是游客争相选购的文旅特色商品。该产业不仅是惠安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

针对惠安雕艺、文创等特色产业面临的“合同履约纠纷多”“维权成本高”等痛点,惠安法院创新构建“政府+政协+法院”三方联席会商机制,以法治为纽带,由政府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政策支持,政协调研行业难题、凝聚共识,法院发挥专业优势、给出法律解决方案,三方定期联合“会诊”,量身定制行业发展法治路径。

今年3月,某雕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承揽人因移动商铺定购承揽合同履行问题产生分歧,双方就工程量与费用争执不下。惠安法院受理后,依托联席会商机制,迅速组织经验丰富的法官与具有相关背景的政协委员组成专业调解团队,深入园区开展多轮磋商。团队精准剖析合同条款与行业惯例,引导双方聚焦核心诉求协商,最终促成调解:雕艺公司支付合理承揽款,承揽人放弃其他诉求。

“法治+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法律风险,让经营者能专注于艺术创作与市场开拓,为惠安文旅产业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截至目前,通过联席会商,惠安法院协同各方力量已累计为雕艺、文创企业化解项目合同履行受阻、劳资关系紧张等各类棘手经营难题10余件次;通过该机制建立的涉企案件快速处理通道,审结相关纠纷60余件。

普法宣传入人心

法治护城传文脉

屹立600余年的崇武古城,是惠安文旅的“金名片”,其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惠安法院以“法治+文保”为抓手,让法理与风景相融,让文保意识深入人心。

惠安法院干警常态化走进古城景区,将精心编纂的《法润文旅》手册发放给游客和商户。手册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涵盖旅游维权、消费陷阱防范、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成为游客与商户的“法律宝典”,既增强经营者规范经营意识,也提升游客的维权能力。

“手册讲得很清楚,以前只知道要卫生经营,现在明白了具体规定,按规矩经营心里踏实,也是对游客负责。”一家小吃店的老板蔡先生表示。

如今的惠安,法治已悄然融入山海景致之中,为当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