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电动自行车迎“新规双落地”,限速25公里,改装直接“锁死”—— 安全与便利如何平衡?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已于9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11月1日起施行。新国标落地、新《办法》施行将如何影响这些电动自行车主的日常出行?连日来,记者走访有关部门及多家电动车车企,从新旧车型差异、旧车库存清理到上路安全保障,梳理出这份关乎千万家庭出行安全的“民生答卷”。 安全性差别在哪里? 铝镁合金防燃烧,改装直接“锁车” “新国标车无法调速,一旦私自改装,车就不跑了。”在福州市晋安区一家品牌电动自行车门店,店主指着一辆新国标车向记者展示核心变化。与旧国标车相比,新国标车的安全升级肉眼可见:塑件不再是传统塑料,而是换成了铝镁合金材质。“不仅更耐撞,还能大幅降低电池短路引发的燃烧风险。” 更让消费者安心的是“防改装”设计。据一家电动自行车门店店主介绍,旧国标车虽规定限速25公里/小时,但不少商家会通过改装突破限制,现在新国标车从源头堵死了这条路——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关键部件都做了锁定,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会自动发出提示音,私自改装后车辆直接无法行驶。 旧国标车怎么处理? 11月30日前清库存,违规卖车最高罚三倍货值 “公司对旧国标车库存有严格管控,要求进货量与销售量挂钩,必须在11月30日前清空所有旧库存,没卖完的公司会统一回收处理。”某电动车经销商指着店里的旧国标车说。记者走访多家电动自行车门店发现,目前新国标车已陆续上架,旧国标车则以“售罄即止”方式清库存。 针对消费者担心的“商家超期卖旧国标车”“哄抬新国标车”等问题,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给出明确回应:12月1日起,若商家违规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将依据《产品质量法》没收违法产品,并处货值金额1-3倍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价格方面,尽管电动自行车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商家严格遵守明码标价,消费者若发现商家未履行明码标价,可直接拨打12315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核查处理。此外,商家还应严格履行与商务部门签订的“补贴活动期间电动自行车价格不高于前一个月内同款产品的平均成交价格”的价格承诺,依法诚信经营。 “发现商家借新规升级涨价,如同一车型较新规前涨价超合理范围,可第一时间向商务部门举报。”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辨别新车是否合规?监管部门支招:看车辆合格证书,确认标注“符合GB17761-2024标准”及CCC认证标识,同时对比证书图样与实物是否一致。 上路安全如何保障? 新《办法》画红线、建屏障,全链条护安全 “现在路上电动自行车多,新国标车较轻,感觉开在路上挺不安全。”刚买了新国标车的高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对此,新《办法》给出“解决方案”——新增专章保障非机动车通行,要求城市、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让非机动车道形成交通网络。 具体来看,城市道路主次干道、城市快速路辅路、城市跨江桥梁和有条件的隧道应当设置非机动车道;早晚高峰时段,公安交管部门可根据交通流量临时调整非机动车通行车道,保障非机动车通行顺畅。更关键的是,新《办法》规定,城市快速路辅路、城市道路跨江桥梁、临近道路交叉口路段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应当按照标准设置物理隔离栏,其他道路也可以设置非连续式物理隔离设施。 哪些行为属于违规的拼装、加装、改装?新《办法》明确禁止五类违规行为:加装动力装置;擅自改装或者改动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功率、电压等功能;加装车篷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装置;更改电动自行车认证数据;其他影响非机动车通行安全的拼装、加装、改装行为。针对这类违规行为,新《办法》加大了处罚力度:对以盈利为目的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的,或者销售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执法效率,交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依托“1+2+X”大数据赋能实战平台,利用号牌识别、人脸识别、图片视频AI智能识别等技术,推广应用“慧眸”等大数据实战模型,进一步提升“两轮车”(含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风险感知能力。目前,我省电动自行车执法取证设备数量达2800部,进一步实现执法全覆盖、高效率。 同时,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迎来优化:取消目录管理制度,在注册登记条件中增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要求——车主可查看车身是否有认证标志,或扫描产品合格证二维码、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车辆认证信息;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可凭购车发票等来历凭证在登记前临时上道路行驶;可通过“闽政通App”申请全程网办登记;部分销售集中且条件许可的区域,还设立了“登记服务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带牌销售”,让群众购车后能便捷登记,安心上路。 动力不足怎么解决? 车企研发防溜坡设计,推行助力缓解出行痛点 “新规重点在防篡改、限速,整体更注重安全,但目前最关心的还是实际行驶问题——新国标车限速25公里/小时,超速就会自动断电。有些家庭需要接送孩子,在上坡路段动力不足,不仅容易上不去,还可能后溜撞到后车。”在福州一家电动自行车维修点,一名正在修车的市民的担忧颇具代表性。尽管新国标车的安全性获认可,但“限速+轻量化设计”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成了消费者新顾虑。 对此,多家电动车经销商表示,新国标车车速超过25公里/小时后的断电并非紧急刹停,电动车会顺着惯性和重力自然向前滑行,不会突然中断行驶节奏,日常通勤中的平稳性并未受影响。 针对消费者的担忧,车企也在积极应对。“部分新车型已增加推行助力、防侧滑、防溜坡等安全设计,以提升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便于消费者使用。”某知名电动自行车企业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企业门店样车以基础款为主,后续量产车型将在功能上持续完善。 记者了解到,各电动自行车企业将持续推进电动车功能研发,平衡安全与实用性,让新规下的出行更安心。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