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创新“1234+N”工作法—— 织密平安网 巧解百姓忧 “事情这么快得以解决,真的全靠你们!”回忆起5月的那场邻里纠纷,坎市镇村民卢某超至今仍感慨不已。当时,他因暂放杂物与邻居卢某文发生争执。其间,卢某文不慎划伤眼角,张口索要5万元赔偿,好在坎市镇各部门迅速介入,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守住了邻里情。 在坎市镇,这样“把矛盾化解在门口”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该镇创新“1234+N”工作法,织密基层平安防护网,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遇事不用慌,综治中心‘吹哨’,该来的人准到。”这是坎市群众的直观感受。镇党委作为统揽全局的“定盘星”,通过每周小结、每月平安会诊、每季党委会专题研究,为平安建设定方向、抓落实。 今年6月17日晚,外地务工人员熊某因工伤身亡,家属与企业就抚恤金问题争执不下。综治中心连夜“吹哨”,党员调解员林静、卢祥兰迅速赶赴现场,一边向家属详解《工伤保险条例》,一边向企业阐明法律责任与社会影响。经过连续6小时疏导,双方最终签下赔偿协议,一场潜在的冲突得以平息。 “要是等天亮再处理,矛盾说不定就闹大了。”企业负责人坦言。如今,“1234+N”工作法让“有人牵头、有人兜底”不再是空话。今年以来,该工作法已推动10起跨部门纠纷高效解决。 “以前办事得揣着材料跑好几个部门,现在进综治中心这‘一扇门’全搞定。”刚办完宅基地调解的村民老张,对坎市镇综治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线下,综治中心是“全科门诊”:司法所、综治中心常驻,村居、妇联等部门轮驻,法庭、派出所、心理咨询师随叫随到,群众来了就能办事、找咨询;线上,“平安坎市”平台成为群众的“随身管家”,隐患“随手拍”、进度“实时看”,还能预约法律服务、心理服务。 今年春节前,该镇某道路改造震裂村民房屋。受影响的村民尝试通过“平安坎市”平台线上提交诉求,综治中心秒接单,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及施工方上门调解,2户村民顺利拿到赔偿。“本以为要拖到年后,结果一点没耽误过年!”村民李大姐笑着说。 在坎市镇,司法、公安、法院组成的“专业队”各有专攻:治安案件公安快处、民间纠纷司法调解、复杂问题法院指导;再加上乡贤评理团、云川桑榆调解队等“民间智囊”,形成了“法律兜底+乡情软化”的合力,让硬纠纷有了软解法。 “79个人的工资,本来以为要磨很久,没想到综治中心一牵头,司法所、法庭、调解队一起上,没多久就全拿到了!”说起2024年底的讨薪经历,某劳务公司员工王师傅仍难掩激动。 此前,某劳务公司以“员工退休”为由拒付补偿,79名员工上访。司法所逐人核实诉求,法庭划清法律边界,云川桑榆调解队拉着企业负责人聊“社会责任”,多方联动下,员工不仅拿回了全部补偿,企业也明白了“依法用工才能走得远”。 今年以来,这样的“组合拳”已啃下8件“骨头案”。 “网格员发现我家老房子电线老化,没几天就帮我换好了,现在用电特别踏实。”独居老人林大爷指着新换的线路,语气里满是安心。今年3月,社区网格员发现隐患上报,镇级网格员立刻组织改造,及时消除风险。 为了治理更有规矩、平安更有保障,坎市镇建立4项“硬机制”:专职网格员每日巡查、问题即传“平安坎市”平台、全程跟踪督办、考核挂钩奖惩。这套“从发现到解决”的闭环机制,让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不是等出事了才管,是盯着苗头解决,这才叫‘平安’。”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话,道出了坎市镇平安建设的核心逻辑。 “乡贤一句话,比咱说十句管用。”店主黄某对乡贤评理团的调解赞不绝口。近日,黄某想提前退租,房东卢某坚持要扣违约金,双方互不相让。 得知情况后,乡贤评理团把两人请到调解室,先聊黄某“带动村民就业”的老情分,再算“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实际难处”,并结合法律划清权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一场纠纷在温情中化解。 乡贤评理团用“熟人情”解摩擦,云川桑榆调解队“夜访谈心”拉近距离,重点人群“暖心包”送定制服务……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办法,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如今,坎市镇用“1234+N”工作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4件。从邻里冲突的快速平息到深夜纠纷的紧急调解,从指尖上的便捷服务到乡贤的温情说和,这套工作法正让“平安坎市”的答卷越来越厚实,让百姓的笑容越来越真切。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