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护航产业旺 法润荔城文旅兴 ——莆田市两级法院助推文旅融合“出圈” 近年来,莆田市两级法院延伸审判职能,聚焦权益保护、资源守护、秩序维护,厚植近悦远来文旅沃土,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美好宜居典范城市”建设。 彰显特色 打造“产业新城”金口碑 仙游工匠将国画艺术与雕刻技艺融入中国古典家具,造就了闻名全国的古典红木家具“仙作”品牌。近年来,莆田法院立足地方特色,推动“仙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12000多项“仙作”产业外观设计专利,莆田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引入红木协会、家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专业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保护。 为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和“仙作”企业多元化司法需求,仙游县人民法院提供“一码通办”等诉讼服务,有效减少当事人维权时间和成本,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该项目入选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首批典型经验做法。 2022年,“莆田鞋”集体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总局批准注册。为助力做优“一双好鞋”,莆田法院与公安、检察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鞋业市场综合治理,统一制售假冒鞋服类犯罪办案标准,建立打假治劣长效机制,培育“莆田鞋”集体商标。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刑事犯罪321件575人,依法严惩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同时,通过依法妥善办理一起涉土地纠纷案,助推国资企业收回盐田700余亩,为建设鞋材加工集中区提供有力的司法的保障。 仙游度尾文旦柚是莆田市四大名果之一,因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喜爱。为推动文旦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莆田法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度尾镇政府等单位举办地理标志产品协同保护座谈会,现场解答地理标志商标特性、侵权认定与救济等20多个法律问题。此外,法官还走进度尾仙度果业专业合作社,为文旦柚种植、运输、买卖等环节提供法律服务。 逐绿前行 守护“生态韵城”金名片 近年来,莆田法院建立保护湄洲岛生态审判团队,制定《湄洲岛自然保护司法合作框架协议》,设置生态司法展馆,一体推进生态司法保护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守护湄洲岛绿水青山、碧海金沙。针对旅游旺季纠纷高发特点,打造“旅游+速裁法庭”,设立旅游消费纠纷诉非联动中心,选派法官入驻办公,推动湄洲岛旅游品质提档升级。 为织密壶山兰水“防护网”,莆田法院组织“法沁木兰”行动,召开木兰溪治理25周年生态司法保护专题会议,健全跨院联动、修复共治等6项机制,设立木兰溪流域巡回审判点,审理涉生态民事案件110件。创新“生态审判+执行”“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机制,聘请19名生态技术调查官,协助验收修复成效,让司法裁判从“一纸文书”变为“一抹青绿”。运用该机制办理的林某非法狩猎案入选全省湿地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为让游客感受“家家门巷荔枝香”的魅力,更好地保护百年荔树,莆田法院争当古荔古厝“守卫者”,与自然资源、住建等单位联合出台《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共建常态长效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古荔古厝”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开展古树名木排查,累计为573株古树名木购买财产保险。同时,设立兴化古街保护站,通过“类案示范+先行调解”,推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12起租赁合同纠纷系列案件成功化解,司法守护古街古厝千年文脉。 留住乡愁 擦亮“文化名城”金招牌 近年来,莆田法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促治,深挖用好民俗文化中蕴含的德治善治理念,将法律规定与乡土人情、公序良俗相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仙游县人民法院鲤南法庭传承“荷(和)为贵”的价值理念,以“法律+乡约”形式打造“三调联动”物业纠纷调处机制;莆田市秀屿区法院南日法庭深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内核,拓展升级“海上枫桥调解中心”“老船长调解室”等司法品牌,让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同时,莆田法院将普法教育与莆田赞句、“三句半”、莆仙戏等地方民俗艺术深度融合,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法懂法。 涵江区江口镇是著名侨乡,在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超53万人,已是“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为传播好侨乡文化,满足侨胞更高层次的司法需求,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诉非联动、云端服务、侨解家事等涉侨审判机制,凝聚侨心、维护侨益,相关经验做法先后5次在中国侨联、最高法院等相关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莆田法院运用“蔡襄故里”的文化优势,深挖蔡襄“忠正、惠民、倡和”家风文化内核,在蔡襄文化中心设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借鉴蔡襄“婚溺于财”等治理举措,打造“231”家事审判模式,一体推进多元调解、权益保护、情感修复等工作。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家事案件1.4万件,近半数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