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纲领,泉州市司法局全面启动并深化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五年行动,力求将普法工作与司法所建设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累计开展普法活动1.5万余场,发展“蒲公英”普法志愿者2.3万余名,培育“法律明白人”2.75万余名,全省首创305个“农业普法超市”,17个国家级、10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树立基层治理样板。泉州市各基层司法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多元化、特色化的普法模式,让法治精神如春雨般浸润这座千年古城。 精准普法延伸基层触角 泉州将普法列为“一把手工程”,科学规划普法依法治理顶层设计,明确“八五”普法的路线图、时间表。针对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泉州市司法所积极搭建多样化法治平台,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切实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聚焦青少年法治启蒙,晋江市永和司法所瞄准辖区教育基础薄弱痛点,创新打造“南峰法苑”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地设置模拟法庭等六大功能区,总面积达200平方米。学生们通过扮演庭审各方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案件的审理过程,在互动中汲取法治营养。 在精准普法的大格局下,安溪县湖头司法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法治阵地,建设尚大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慈山农校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并建成阆湖博物馆,将家风家规、廉政文化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以优良家风滋养德行,实现法治文化的浸润。 德化县水口司法所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培育模式。该所以旧粮仓为载体打造德化县首个“法律明白人”培养教育基地,集普法剧场、普法讲坛、法律图书角等平台于一体,不定期邀请律师、专家开展法律讲座。利用圩日联合多单位在镇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走进家庭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实现普法“零距离”。 泉州将把法治“种子”播撒于刺桐城的每个角落,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法治文化阵地99个,法治公园、广场、长廊1045个,实现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汇聚合力提升治理效能 泉州市司法所积极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法治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永春县岵山司法所充分利用流动宣传手段,打造了5辆流动普法志愿服务车和3个流动普法志愿服务摊位,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来,流动普法志愿服务车和流动普法志愿服务摊位累计普法宣传对象达5000余人次,分发普法宣传册2000份,让法治宣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晋江市灵源司法所积极探索网格普法新模式,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注入“法治动能”。该所发展网格员成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通过线上微信网格群、线下入户宣传等形式,形成全方位、全年龄层的普法宣传体系。同时,将公益法治服务融入网格站点,把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一设为“网格法治宣传日”,组织社区法律顾问等人员依次到各个社区的二级网格站“坐班”,提供法律咨询、法援申请、维权指引、法治宣传等服务。 洛江区万安司法所创新“党建+普法”双融互促。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学法,依托街道党工委中心组,持续开展“学法进行时”活动。发挥党员“生力军”作用,广泛动员街道、社区两级党员率先注册“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成立“党员普法志愿服务队”,选树党员“居民学法用法典型代表”8名,重点深入“党建+”邻里中心等开展“党建+普法”宣传,推动党建与普法“从相融到相长”。 智慧普法拓展服务维度 在数字化浪潮中,泉州市司法所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普法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型,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富智慧。 泉港区后龙司法所打造的福炼社区“福炼万家”平安体验馆是科技赋能普法的典范。该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让居民能“沉浸式”感受和学习法律知识。与此同时,司法所创新建立“红色积分”智慧系统,梳理细化7类35项积分清单,引导群众通过参加平安体验馆的法治大讲堂等获取相应红色积分,并在积分超市兑换心仪的普法礼品。这种创新的激励机制,犹如一把钥匙,为群众打开了学法、用法的窗口,有效引导群众从“要我学法”转变为“我要学法”。 在智慧普法的大趋势下,泉港区山腰司法所创新开展“码”上学法,将泉港区司法局录制的“锦绣之声”普法音频转化成二维码发送至山腰街道企业联系群,引导企业组织员工收听学习。同时,举办“普法身边事”直播活动,开启“视频号+广场大屏幕”一号两屏同步播放模式,参与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次。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普法模式,不仅扩大了普法覆盖面,也增强了普法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法治精神深植地域沃土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泉州市司法所注重将法治文化与地域特色相融合,让普法工作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法治精神在闽南文化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据《漳州府志》等史料记载,为了纪念二百多年前解救家族于危难的陈金花姑娘,将其择居之地称为“小姑”。永春县岵山司法所深入挖掘“小姑”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吸收女性镇村干部、法律从业者、企业家以及各村优秀妇女代表,形成一支仁爱而坚韧的普法力量,展现新时代女性的法治担当。 泉港区山腰司法所融合地域特色元素和非遗,打造全区首个高品质法治文化街区。该所不仅在商圈建立法治文化街区,还融合民族文化,在龙山社区建立法治宣传长廊,在聚福社区建立法治主题公园,形成新时代法治文化传播的“山腰样板”。这些阵地既是群众休闲场所,也成为法治精神传播的“无声课堂”。 潮涌刺桐港,法润泉州城。泉州累计成立610余支“蒲公英”队伍,“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主动化身文旅法治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为来泉3亿余人次游客开展普法宣传,促进法治宣传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泉州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奋力谱写法治泉州建设新篇章,为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让法治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