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2 10:59:26

寿宁县人民法院探索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吴啸虎 陈科羽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弥合裂痕 重塑温情

——寿宁县人民法院探索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

年均受理家事案件300余件,面对这些关乎家庭幸福的案件,寿宁县人民法院另辟蹊径,以“愈疗司法+文化浸润”为突破口,将“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理念融入司法实践,交出了家事纠纷调撤率近8成的成绩。在这里,法槌落下不是冰冷的裁决,而是为一个个家庭开启新篇的信号,引领着他们重新走向温暖与和睦。

圆桌之上,让法理照进情理

“今天我们暂不评判是非,先聊聊家里的孩子,看看他们最近的成长近况。”近日,在寿宁县人民法院家事法庭的“心形圆桌”旁,法官一句温情的开场白,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夫妻卸下防备,红了眼眶。这个打破传统原被告对立布局的特殊法庭,以柔软的沙发、盎然的绿植与童趣的绘画作品构建起治愈空间,用司法温情消融家庭矛盾的坚冰。

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家事纠纷往往裹挟着婚姻裂痕、亲子隔阂等复杂情感纠葛,牵扯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家庭核心议题。若仅以对抗式庭审断案,很可能加剧矛盾裂痕。如何打破传统庭审的对抗格局?近年来,寿宁法院建设“心形圆桌”法庭,以平等围坐的布局弱化对抗感,让当事人在放松的状态下敞开心扉,有助于法官情感疏导与理性劝解。这种人性化的庭审模式,不仅有效降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更让司法调解回归“解开心结、修复关系”的本质。2024年以来,“心形圆桌”法庭共调解584件离婚纠纷,其中227对夫妻在理性沟通后选择重归于好,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获生机,司法的温情真正浸润到每一个需要修复的家庭关系中。

案件审结不是司法服务的终点,而是情感修复的新起点。为了确保调解成果的长效性,寿宁法院创新推出“定期回访”机制,为刚修复的家庭关系加上一道“保险栓”。针对离婚不离家、抚养关系变更等6类重点案件,家事法官制定一套完善的“回访三部曲”:首次回访聚焦未成年人适应状况,第二次回访核查抚养费支付落实情况,第三次回访倾听当事人生活困难与诉求。2024年,该院累计走访34个涉案家庭,通过持续跟踪帮扶和情绪排解,7对离异夫妻为了孩子重新牵手,续写家庭温暖篇章。

“近年来,我们还将愈疗性司法理念深度融入家事审判实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三步诊疗法’。通过家事网格员走访开展纠纷根源的入户问诊,在心形调解室达成亲情关系的系统修复,再借助判后回访完成情感疗愈。”法官叶兴娇介绍,这一创新机制通过“倾诉——走访——唤醒”递进式干预,不仅实现从单纯裁判到情感疗愈的司法理念转型,更形成了“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司法愈疗闭环。

网格之内,让纠纷止于前端

在寿宁县斜滩镇,家事网格员练根左是远近闻名的“和事佬”。作为一名从司法所退休的干部,他对这里的每一条巷弄、每一户人家都了如指掌。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对乡土人情的深厚了解,练根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家事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像练根左这样的家事网格员,是寿宁法院构建基层纠纷化解网络的重要一环。他们活跃在各个社区和乡村,成为法院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2024年春天,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在练根左的温情介入下,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小林与小芳离婚三年,女儿朵朵随母亲小芳生活。如今小林事业有成,以“能为孩子提供省城优质教育资源”为由,诉请变更抚养权。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小林出示女儿“想去城里”的录音;小芳则哭诉自己虽收入有限,却给了女儿完整的爱。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意识到,朵朵的真实意愿和长远福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法官启动“家事网格员调查程序”,委托与朵朵同一社区的练根左进行深入探访。

接到委托后,练根左拜访了朵朵的班主任,又分别前往小芳、小林家中了解情况。在掌握一手情况后,他向法官提交一份详尽的《家事调查报告》,为法官的调解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最终,在法官和练根左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朵朵仍由小芳直接抚养,但提高了小林抚养费标准。同时,双方制定详尽的探望计划,承诺绝不让父爱在忙碌中缺席。

该案的成功调解,正是寿宁法院与县妇联合力创立家事家教“一肩挑”机制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该机制将79名懂法律、熟乡情的“厝边头尾”网格员培育成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他们既能协助家事调查、家事调解,又能开展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2024年以来,家事网格员积极履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6场次,受益人数达700余人次,参与调解的72件家事案件中,80%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

文化之根,让传统滋养现代

走进寿宁法院的冯梦龙司法文化研习中心,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里,明代寿宁县令冯梦龙的“断牛案”判词高悬于墙,与现代的家事调解流程图交相辉映,诉说着司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牛相触,一死一生。死者同食,生者同耕。”这句简洁而充满智慧的判词,蕴含着古人对和谐共处、互谅互让的追求,为现代司法提供宝贵启示。它不仅是对案件的巧妙裁决,更是将传统“无讼”文化融入现代司法的生动实践,启发着寿宁法院的法官们在处理家事纠纷时,注重调解,以和为贵,孕育出“廊桥夜调”“乡贤评理”等特色调解法。

2024年,下党村王老汉和其儿子因赡养费纠纷闹上“难忘下党法官工作室”。这场延续十年的矛盾源于分家时的家产分配争议,儿子指责父亲当年分配不公且有家暴行为,多年来父子关系形同陌路;王老汉则坚持要求儿子全额支付赡养费。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的调解僵局,家事法官并未局限于传统调解模式,而是将调解现场搬到村民们交流、议事的鸾峰桥上。

调解当天,法官从“兄弟分家”的民间故事谈到新时代家风建设,并巧妙融合村规民约与法律条文,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沉积十年的坚冰在廊桥上悄然融化,双方达成赡养协议,破裂的亲情得以修复。

这场充满乡土智慧的调解过程被制作成普法短片《典入廊乡》,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传播,上线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次。近年来,寿宁法院积极构建多元普法体系,将群众关心的婚姻、彩礼经典案例改编成《家和万事兴》《高额彩礼起纷争》等原创普法情景剧,在各村的廊桥、晒谷场巡回播放。2023年来,寿宁法院共制作普法短视频14期,观演群众超5000人次,生动践行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纠纷止于未诉,和谐成于未萌。寿宁法院持续攀升的调撤率背后,是数千家庭从“对簿公堂”到“围炉夜话”的深刻转变,更是中国传统“无讼”理想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创新性表达。这场以司法温情重塑基层治理生态的变革,正在闽东山区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