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2 10:59:26

晋江市人民法院深耕“双经验”融合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杨燕萍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双轮驱动”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晋江市人民法院深耕“双经验”融合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大潮奔涌,法治引领破浪。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晋江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发展传奇。在民营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人民法院如何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晋江经验”,为产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我们将‘晋江经验’的拼搏基因与‘枫桥经验’的善治智慧相结合,用法治之力护航民营经济基业长青。”晋江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洪志强给出了答案。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晋江法院以磁灶人民法庭为试点,率先把“晋江经验”与“枫桥经验”有机贯通、一体结合,走出了一条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基层就地高效化解民营企业商事纠纷的“一主线五融合”路径,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融治理之智 强发展之基

“晋江经验”强调政企社协同发展,“枫桥经验”注重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晋江法院将二者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政企社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1+1>2”的融合效应。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是司法为民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晋江法院紧扣“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主线,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推动司法服务向基层延伸。磁灶法庭实施“法治先锋”培育工程,法官全员挂钩辖区26个村(社区),借助“流动的红色法庭”巡回车开展法律“门诊”与纠纷“会诊”,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厂区社区。

磁灶镇召开“一庭两所一中心”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联席会

磁灶法庭立足当地商会组织力量强大的特点,联合商会打造“法商诉调工作室”,构建“联调、联动、联防”机制,发挥商缘、人缘、地缘优势,形成“以商会商”的高效调解模式,成功化解陶瓷、物流、五金等行业纠纷千余件,获评全国工商联“调解培育培优行动突出单位”。

同时,磁灶法庭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界别优势与专业特长,在晋江市建陶行业协会设立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邀请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有效解决陶瓷产业在市场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纠纷与履约风险。

2024年4月,磁灶镇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中心受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炉前工陈某因工受伤,被鉴定为九级伤残,且与晋江某陶瓷公司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案件迅速反馈至磁灶法庭。法官联合调委会与劳动争议调处中心组织调解,面对工人情绪激动、家属诉求过高、沟通困难等难题,法官耐心释法、出示类案判决,并通过视频连线与家属沟通,逐步缓解对立情绪。随后,法庭启动“法商诉调”机制,邀请磁灶商会会长参与协调,最终促成陶瓷公司同意在法定赔偿基础上额外支付1.5万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

“要不是法官及时调解,矛盾就演变成诉讼了,我没钱请律师,也不能早日回贵州养病。现在不花一分钱解决纠纷,真好!”调解结束后,陈某感激地说。

磁灶法庭干警与晋江市陶瓷行业协会人员调研瓷砖生产企业常见诉讼纠纷特点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磁灶法庭融合“晋江经验”与“枫桥经验”的鲜活例证。法庭以政企社协同为纽带、以群众参与为支撑,将“调解”端口前移,让“解纷”过程贴近实际需求,既高效化解矛盾,又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诉累,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和谐稳定的法治根基。

察企业之需 护产业之远

“商标使用要注意‘三要三不要’,要及时注册、定期续展、规范使用,不要傍名牌、恶意抢注、擅自改变注册样式!”4月25日,由中共晋江市委政法委员会、晋江市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法润商道 赓续‘枫’采”法商法治大讲坛暨巡回审判活动在磁灶镇举行。活动现场,既有“金融消费法律风险防范”主题讲座提出实务建议,又有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案的“沉浸式”庭审教学。庭审结束后,磁灶法庭干警设置咨询台,围绕金融纠纷、知识产权保护、合同争议等企业高频关注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为企业代表答疑解惑。

磁灶法庭干警深入企业走访了解情况

“这样的活动太好了,帮我们扫除了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法律盲区,以后经营更有底气了。”一位企业代表感慨道。

不止于单次活动的“精准滴灌”,磁灶法庭还注重常态化普法护航。通过持续开展法商法治大讲坛,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宣讲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累计覆盖企业超万家,精准回应民营经济在发展中的司法需求。

企业有所需,法院有所应。面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晋江法院坚持“办一案、助一企、稳一链”,在磁灶法庭推出多项精准举措:为辖区企业设立“涉企纠纷绿色通道”;推行“立案——调解——审判”全流程提速,将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30%;出台护企十大措施,全方位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针对磁灶镇劳动争议案件激增趋势,磁灶法庭在磁灶镇综治中心设立“燕萍法官工作室”,派驻杨燕萍、蔡燕萍两位骨干法官下沉综治中心开展诉前指导,成为泉州市法院系统首个法庭与镇级综治中心联动的举措,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诉前,有效减轻企业与劳动者的诉累。

磁灶法庭联合磁灶商会、晋江市建材陶瓷行业协会举办“磁灶陶瓷”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座谈会

陶瓷产业是磁灶镇的支柱产业,“磁灶陶瓷”更是区域核心品牌。为保护品牌经济发展,磁灶法庭会同镇党委政府、晋江市建陶行业协会、磁灶商会、晋磁集团,举办“磁灶陶瓷”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座谈会,就“磁灶陶瓷”地理标志商标和区域品牌保护问计问需,共商签订《“磁灶陶瓷”地理标志司法协作保护机制》,为区域品牌筑起法治屏障。

以“问题导向”找准靶心,以实际行动破解难题。磁灶法庭从企业急难愁盼出发,用务实举措解决企业当下的燃眉之急,筑牢产业发展的长远之基,让民营经济在法治护航下跑得更稳、走得更远。

聚数字之力 优营商之境

在数字化时代,基层治理离不开科技赋能。晋江法院依托晋江市智慧网格平台,首创“法庭+网格”工作机制,委托网格调解员在线参与调解、送达,实现纠纷化解“云上提速”。磁灶法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将“法庭+网格”机制延伸至执行环节,委托网格调解员协助查人找物,与法官一同进居入户督促生效裁判文书履行,大幅提升执行效率。

除了“线上+线下”联动解纷,磁灶法庭还以数据赋能风险防范。运用大数据分析涉企案件趋势,向企业发送风险提示清单上千份,排查纠纷隐患数百起,发出司法建议4份,并跟踪回访,推动纠纷预防“关口前移”。在2024年福建建博会上,法官团队驻场“把脉”企业法律难题,以“用户思维”提供定制服务,让司法护航更具温度与精度。

在一起涉企纠纷中,磁灶法庭法官接手案件后多次调解未果,案件陷入僵局。考虑到两名当事人同住一个小区,若矛盾长期搁置可能引发新冲突。于是,承办法官借助“法庭+网格”机制,通过智慧网格平台联系社区网格长,共同组织“背靠背”调解。承办法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从法理上为双方和解建立基础。网格员则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发挥熟人优势,平稳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并阐述“远亲不如近邻”和邻里互谅互让的道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握手言和。

“类似这样的纠纷,若不能及时化解,可能激化矛盾。‘法庭+网格’机制发挥了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真正实现矛盾前端化解,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承办法官表示。

植文化之根 润法治之田

法治与文脉交融,善治与德治共生。“我们将‘晋江经验’的‘文化驱动发展’理念与‘枫桥经验’的‘德治教化’传统、世遗陶瓷文化相融合,让司法工作更接地气,不断提升群众对司法公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该院副院长王文鑫向记者介绍。

磁灶法庭法官运用“陶成”四步调解工作法,与人民调解员共同化解一起新类型劳动争议纠纷

磁灶镇是“中国陶瓷名镇”,拥有1500多年制陶史,磁灶窑址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为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内涵,磁灶法庭总结提炼出“陶成”四步调解工作法,即问因:取陶涤之工;寻理:用陶磨之心;找法:熔陶铸之法;求和:成陶然之得,将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流程对应司法调解步骤,将传统陶瓷文化融入调解工作内涵,实现法理与乡情的有机统一,让调解过程更易被群众接受。“自该调解法推行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8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2%。”磁灶法庭庭长李金玲介绍道。

为让法治文化更贴近群众,磁灶法庭引进当地文旅网红IP形象“磁小龙”,打造特色枫桥法治文化走廊,并建设陶成调解室、紫瓷园等特色载体,推动传统文化与司法实践同频共振,让法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此外,磁灶法庭还从多维度推动文化与法治融合:举办“绿佑·‘枫’雅颂”青年沙龙,激发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设立“法护松鹤”老年人权益工作站,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指导辖区22个村修订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通过一系列举措,晋江法院将传统文化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以优秀文化助力司法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良好的法治生态。

在多维发力下,晋江法院以“双经验”融合实践书写新时代基层司法答卷。作为试点的磁灶法庭,更用实打实的成效印证这一模式的生命力:2023年以来,通过非诉途径化解纠纷4800余起,交出了一份法治护航民营经济的亮眼答卷。

如今,这座民营经济重镇,正以“枫桥经验”与“晋江经验”的“双轮驱动”,持续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而磁灶法庭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民营经济司法保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晋江范本”。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