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名:同心解纷·法润侨英 品牌内涵:厦门市集美区司法局侨英司法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携手多方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设立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整合政协委员的专业资源与社会影响力,构建“基层调解+政协智囊”协同解纷模式;携手人大代表参与解纷,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增强调解亲和力和公信力;与拘留所携手共建,深化“所所”拘调联动,加强在人民调解、信息预警、业务培训等方面合作,既协力化解矛盾纠纷,又助力被拘留人员的心理疏导与行为矫正,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太谢谢了,你们比我们自己还要上心!”近日,厦门某建筑公司给厦门市集美区司法局侨英司法所送上一面锦旗,感谢调解员帮忙卸下纠纷“包袱”,让项目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政协委员参与化解纠纷,获群众赠送锦旗。(厦门市集美区司法局供图) 侨英街道是集美中央活力区的重要承载地,伴随城区发展,各类矛盾接踵而至。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触角,近年来,侨英司法所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同心解纷·法润侨英”品牌,让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安全稳定的环境。 精神引领: 调解员有了指路明灯 “为了7年前的试用期工资引发纠纷,要不要尽力去调解?”在一次交流会上,侨英司法所调解员针对此话题展开讨论。今年6月,林山(化名)找到侨英司法所,称7年前有份试用期工资没结清,希望司法所出面帮忙调解。“群众提出需要,我们就要回应。”会上,大家达成一致共识。 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无法打开的心结。如何做好调解这一群众工作?侨英司法所“就地取材”,从嘉庚文化、诚毅精神中汲取力量。 “调解员需要以诚待人、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处理矛盾纠纷;要让矛盾双方坐下谈,应对心理拉锯,这需要调解员有坚毅的处事品格。”侨英司法所所长吴晨媛告诉记者。 在侨英司法所的调解室,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就是“诚毅”的真实写照。吴晨媛向记者讲述其中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工程建设不合格,影响项目交付,发包方因单方面解除合同,被施工方告上法庭。当发包方负责人找到侨英司法所时,这起纠纷案件已经在法院立案。“工程还要继续,我们实在没有精力去应诉。”心力交瘁的发包方负责人希望能以协商的方式,尽快处理这起纠纷。侨英司法所调解员征得施工方同意后,与法院对接,法院将该起纠纷委托调解。纠纷快速推进到调解程序。 这起案件复杂,涉及金额300万以上,合同附件多达14项,在组织现场调解前,调解员通过细读材料,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查,掌握案件的背景和双方的诉求,并组织两场现场调解,形成纠纷解决的大致框架: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合约解除。 “对于当事人的合法诉求,我们会不偏不倚地支持;但对于不合规、不合法的内容,我们也会明确指出,并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吴晨媛表示。“这起案件中,发包方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情况,设置200万元违约金。法律规定,违约金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30%。”在调解员的释法说理下,施工方认识到这一问题,把违约金下调到双方都认可的数目。调解员还通过微信、电话,一步步跟踪,推动调解协议的落实和履行。 “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在每次的内部复盘会议中,聊到近期化解的成功案例,调解员们的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同心为径: 多方携手吹响协奏曲 矛盾纠纷折射的是社会治理问题。为更好化解纠纷,实现纠纷源头治理,侨英司法所探索建立“同心解纷”品牌,携手拘留所、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绘就解纷“同心圆”,推动矛盾纠纷案结事了。 厦门市第一、二拘留所都在侨英街道辖区,谈起与拘留所开展“同心解纷”的初衷,吴晨媛告诉记者,很多拘留的案件是因矛盾纠纷而起,“建立联动机制后,双方互通信息,及时预警,并共同参与到纠纷化解中。” 吴晨媛向记者介绍起发生在最近的一起案例。该案中,丈夫殴打妻子被行政拘留,民警联系侨英司法所共同化解这个家庭矛盾。调解员抓住女儿生日的这个时机,让妻子带着孩子,一起到拘留所陪丈夫过生日。“生日营造了温暖的氛围,借此让双方打开心扉,说出各自的心结。”吴晨媛说。在调解员的主持和协调下,两个人回忆起过去的甜蜜。丈夫承诺以后会少喝酒,注意说话的方式,最终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侨英司法所与拘留所建立信息联动、矛盾联处机制,前置调解“触角”,有利于纠纷后续跟踪、排雷,为辖区安全稳定筑牢屏障。 “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启动,并为政协委员颁发人民调解员聘书。(厦门市集美区司法局供图) 同时,侨英司法所还携手政协委员“同心解纷”。9月25日,“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在侨英街道综治中心启动,工作室组建了一支涵盖法律、经济、建筑、劳动、财税、教育等多领域的专家型人民调解员队伍,发挥政协委员参与人民调解专业优势、界别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预防化解矛盾提供新渠道。 叶志琳是集美区政协委员,同时也是福建信实(集美)律师事务所律师。近日,叶志琳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协助侨英司法所成功化解一起历时半年的装修工程款纠纷。“叶律师参与到案件调解中,双方当事人非常期待。”调解员告诉记者,专家型调解员是调解工作的“新变量”,对于急案、难案的化解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此外,侨英司法所还探索携手人大代表“同心解纷”,邀请辖区调解经验丰富的人大代表驻点,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按需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增强调解亲和力和公信力。 平安作锚: 矛盾纠纷一线化解 如今,侨英街道大部分的矛盾纠纷都在社区层面化解,实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居”。 今年4月,一对兄弟因幼儿园管理问题发生多次争吵。调解中,事情的来龙去脉逐渐明晰:哥哥大陈拥有幼儿园70%的产权,并负责运营和管理;弟弟小陈拥有30%的产权,不参与管理。“兄弟俩因为随意进出幼儿园等问题多次争吵报警。”社区把该线索上报侨英街道,“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侨英司法所迅速介入,参与到这起矛盾纠纷的化解中。 调解中,除多次通过电话、微信沟通以外,侨英司法所还联合派出所、社区等单位进行两次现场调解。“兄弟俩情绪都积压很久,当面沟通可以宣泄出来。”调解员告诉记者,调解给兄弟俩提供了对话的平台。 第一次现场调解从中午持续到晚上,时间、精力的消耗,反复考验着调解员的专业度和耐心。“好不容易‘磨’出来的协议,弟弟却不肯签字。”眼看着多方努力要付之东流,调解员又迅速调整,组织“背靠背”调解,询问背后的原因。原来,弟弟是对一些字眼不满意,通过微调,最终形成一份兄弟俩都认可的调解协议。案结事了后,弟弟向侨英司法所送上一面锦旗。 近年来,侨英司法所围绕“维护和谐稳定,厚植法治精神”这个目标,织就一张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网络:吸纳多方调解资源,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动协作,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在源头预防、联动协作、排查化解这三方面重点发力,并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团结各单位共同想点子、破难题,延伸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两级调解委员会,拓宽矛盾纠纷化解的多种渠道,推动矛盾吸附在当地、纠纷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