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企调”跑出发展“加速度” ——福州市马尾区绘就“园区枫桥”新图景 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投资区内的马尾万洋科技城,是万洋集团在福建打造的首个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园区内企业集中、职工密集,对法律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高频化特征。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福州市马尾区司法局创新推出“益企调”调解工作模式,以“便企、安企、惠企”为宗旨,通过搭建“一个中心”、建强“两支队伍”、实施“三项举措”,系统构建起具有马尾特色的“园区枫桥”机制,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法治服务体验。 聚焦“便企”: “一个中心”打造法律服务平台 去年8月,园区两家企业因合同纠纷僵持长达8个月,生产经营深受影响。案件通过市监部门流转至亭江司法所后,依托“益企调”机制,司法所迅速响应,仅用3天便成功化解纠纷,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秩序。 如此高效的服务响应,得益于马尾区精心打造的“一个中心”——这个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正成为园区企业身边最可靠的法律服务港湾。 据悉,马尾区司法局积极整合资源,依托马尾万洋运营服务中心,打造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直达园区一线,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中心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与限时办结制度,确保企业诉求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为真正实现“园内事园内办”,中心不仅集成法律服务,还引入医社保、税务、公安等涉企事项的接入或代办服务,让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理大部分业务,有效节约时间与人力成本。 此外,中心还接入福州市委政法委“榕易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纠纷排查效率,实现案件闭环管理。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让园区企业真切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的便利与高效。 聚焦“安企”: “两支队伍”筑起源头治理防线 “一直以为涉外纠纷会非常麻烦,没想到一小时就解决困扰我多年的难题。”近日,常年旅居海外的侨胞陈先生在亭江司法所拿到调解文书时,难掩激动。此前,陈先生因企业债务追偿陷入僵局。对方企业以“证据不足”拖延协商,而诉讼时效仅剩15天,跨国沟通的不便让他束手无策。经园区企业家推荐,他到万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乡贤”调解员张裕燕第一时间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通过园区商会联系对方企业负责人,联合侨联、市场监管、派出所组建“跨部门调解专班”,采用“微信线上质证+线下授权委托”的模式,仅用1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还款协议,为陈先生保住追偿权。 张裕燕一小时化解涉外纠纷的高效实践,正是马尾区“两支队伍”筑牢源头治理防线的鲜活注脚。 为实现涉企纠纷的源头预防与高效化解,马尾区精心打造两支互补共进的调解队伍。在前端,依托企业网格员、综合执法人员、指挥中心信息员等力量构建排查预警队伍,推动纠纷早发现、早介入。企业落实自主排查,由人事、安全生产等管理人员开展日常风险筛查;执法部门结合日常监督,同步排查纠纷隐患;亭江镇指挥中心则借助12345热线、“榕易调”等平台数据,进行智慧化筛查,精准识别共性风险。 于后端,区司法局统筹组建一支专业精干的“正规军”与来源广泛的“预备役”调解队伍。专业调解员由司法所干部、律师、仲裁员、公安民警等组成,负责复杂专业纠纷调处;兼职调解员则吸纳企业人事、法务、商会代表、乡贤等社会力量,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参与简易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 两支队伍协同发力,形成“专业引领+社会参与”的调解新格局,为园区企业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聚焦“惠企”: “三项举措”构建多元服务网络 “多亏了‘乡音调解员’,我们才能在这么短时间拿到工资!”今年初,园区某项目发生务工人员讨薪纠纷,数十名务工人员因薪资拖欠情绪激动。园区资深员工、商会成员组成的“乡音调解员”队伍第一时间介入。他们用务工人员熟悉的方言沟通,迅速安抚情绪、建立信任,同时协助梳理薪资明细等证据;园区网格员随即联系项目负责人到场,从“乡情”角度化解对立情绪,从法律角度解读欠薪后果。最终,项目负责人在3日内全额发放拖欠薪资,纠纷在萌芽阶段便得以化解。 这一充满温度的调解案例,正是马尾区创新“三项举措”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马尾区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构建起多元融合的纠纷化解与法律服务网络。以推动单位联动为先导,融合行政、司法、行业等多方力量,打造“网格初调、中心精调、联动共调”三级调解体系。 在此基础上,区司法局持续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推行“调解+普法”“公证+调解”等融合模式。纠纷调处后及时开展“以案释法”微课堂,向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实现“调解一件、规范一片”。同时,通过公证方式固化调解成果,并建立“逢三会商”机制,每月组织律师入园开展“法治体检”,从源头预防纠纷发生。 而上述案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乡音调解员”,正是马尾区针对园区外来务工人员多、文化差异大的特点,所推行“乡音调解”工作法的核心力量。区司法局聘请懂政策、通人情、操方言的调解员,借助“乡情、乡音、乡俗”的情感纽带化解纠纷。这项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新举措,让法治服务更具温度,也让园区治理更显成效。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