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3 16:24:27

黄华英:为服务提“速”,为民生加“温”

作者:本报记者 林珊 通讯员 周晨伟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在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服务窗口,黄华英的身影总与忙碌相伴:或是俯身给老人讲解办事流程,或是拿着政策手册跟企业负责人对接需求。在岗3年有余,这位女警以“便民利企”为初心,用一次次上门服务、一回回急事急办,把出入境窗口变成传递公安温度的“前哨”,赢得企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上门送策:做涉外企业的“贴心顾问”

马尾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外企业密集,海外业务需求旺盛。黄华英深知,出入境政策能否落地见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效率。她“走出窗口”,带着梳理好的政策清单,跑遍辖区重点涉外企业,把企业的“疑问”变成自己的“服务清单”。

“我们企业是组装生产配电箱的,为响应国家走出国门发展海外经济的号召,同时也拓展占领东南亚业务份额。”落户万洋众创城的一家电器设备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久前,该公司遇到了难题:企业要拓展海外市场,急需聘用外籍翻译,却对相关法律流程不甚了解。

黄华英上门走访时得知情况,立刻拿出政策文件逐条拆解:“单位得先过信誉等级评定,外籍人员首次办签证后,到期前需到窗口办居留许可。”她还针对该公司员工关心的因私出国证件办理、外籍人员到闽签证等问题,整理出“一次性告知清单”,帮企业少走弯路。

3年来,这样的“专场服务”黄华英办了60余次,覆盖企业人才100余人次,见证10余家涉外企业在辖区生根落地,帮他们打通海外劳务对接的“堵点”,成为企业贴心的“政策顾问”。

急事急办:24小时守好群众“出行门”

在马尾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出入境窗口,黄华英的热情是出了名的——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会主动上前搀扶;碰到着急的群众,她总能先稳住对方情绪。她常说:“窗口服务不是‘走流程’,要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

今年初的一个下午,一位群众拖着硕大旅行箱,急匆匆地来到窗口。黄华英见状,急忙上前询问。

原来,该群众陈女士原打算当天傍晚送孩子到香港读书,出发前往机场的路上才发现签注次数不足,而自助签注机上又提示“请到窗口受理”。因窗口受理需要7个工作日,她担心改签机票错过孩子就学日期,还要承担两张机票费用损失,心里十分着急。

黄华英一边安抚陈女士,告知其“就学日期临近等情况可以申请绿色通道”;一边让其准备机票、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明等材料,并向大队领导汇报情况。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赶在当日下班前将陈女士签注制作完毕,让她从政务中心直奔机场。临行前,陈女士对黄华英再三表示感谢。

为了让服务“不打烊”,黄华英推行工作日“中午不打烊”,24小时开通急事急办热线;她还推动窗口完成适老化改造,增设放大镜、老花镜,针对儿童群体提供“适幼化引导”;同时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能在线上办、掌上办。3年来,她实现业务“零差错、零投诉”,民调群众满意率连年保持在99.98%以上。

双警家庭:她把“大家”放在前头

作为双警家庭的一员,黄华英付出的要比别人多:同为警察的丈夫每天同样忙碌,无法顾及家庭,作为妻子,她只能理解和支持;作为母亲,她经常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而被儿女不理解;作为女儿,她经常因为没有及时照顾生病的父母而感到深深愧疚。

黄华英心里清楚,选择警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把“大家”放在前头。她的笔记本上写着:“生命里有了从警的经历,记忆中就无法抹去熔铸的印记,骨骼里也有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要把‘忠诚为民’当人生注脚,踏实走好每一步。”

3年窗口工作,黄华英处理业务3万余件,服务群众1万余人。如今,她依旧在窗口忙碌:或是给企业讲新政策,或是帮老人填表格,或是加急处理群众的急事。这位女警,用细腻的服务、坚定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写出新时代公安民警的温暖答卷。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