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3 16:24:27

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用执行力度守护民生温度

作者: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张玲玲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把“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用执行力度守护民生温度

官司赢了,钱却拿不到,这曾是许多胜诉当事人面临的司法窘境。而在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一场关于“纸上权益”变“真金白银”的司法实践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局面。

“没想到农历腊月廿八还能拿到工资,这下能带着钱回家给娃买新衣服、给老人备年货了!”2025年春节前,城厢区农民工老李红着眼眶攥着刚到手的8万元工资感慨道。这一幕,是城厢法院用执行力度守护民生温度的缩影。

法院院长带队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陈超 摄

近年来,面对“找人难、找财产难、变现难”的执行痛点,城厢法院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用老百姓看得懂、摸得着的方式,破解执行难题,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个胜诉当事人的生活。

破题 :为何要“较真”执行?

把“最后一公里”变成“民心零距离”

“法官,判决书下来了,可对方就是不给钱,这可咋办?”在城厢法院执行局接待室,这样的疑问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执行工作,是维护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要是这一公里走不通,胜诉判决就成了“纸上权益”,老百姓的信任也会打折扣。

城厢区地处莆田市区核心,既有繁华的商业区,也有密集的工业园区,还有不少城乡接合部的老旧小区,执行案件类型杂、矛盾多——小到邻里间的几千元赔偿,大到企业间的数百万元货款,再到农民工血汗钱、老人赡养费,每一起案件背后都连着一个家庭的生计、一家企业的生存。

执行干警促成一起小标的案件现场和解并执行完毕。  □林展 摄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城厢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4352件,年均增长4.06%,其中涉民生案件占比达11.17%,“执行难”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牵动人心的民生问题。“执行从来不是简单的‘拿钱还债’,而是兑现公平、修复信任、守护秩序的过程。”城厢法院副院长陈冰的话,道出了工作的核心。

今年5月,家住城厢区龙桥街道的居民余阿婆,因儿子朱某拖欠赡养费而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可朱某迟迟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干警了解到,余阿婆已年近九旬,且因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多次往返莆田、上海等地治疗,“治病钱”成为老人的一大困扰。意识到事关老人赡养,不能耽误,执行干警立即开启高效办案模式。

“‘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父母将我们拉扯大不容易,他们老了,你作为儿子应该好好照顾他们。”执行干警一方面积极与朱某沟通讲解关于赡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告知拒不履行义务将面临的法律后果,让他意识到行为的违法性;另一方面,从亲情、伦理、传统美德等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疏导朱某的抵触情绪。最终,朱某当场履行了应承担的赡养费和医疗费,并承诺每月按时支付赡养费。

这样的案例,在城厢法院的执行档案里还有很多。该院深知,执行工作的力度,本质是对群众权益的态度——只有把每一起小案件都当成“大事”来办,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治不是遥不可及的条文,而是实实在在的守护”。

法院及时向农民工发放被拖欠的工资。  □陈超 摄

采访中,执行干警吴建泽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存的一张照片——农民工小刘拿着刚到手的工资,给9岁儿子买了一双新球鞋,脸上满是笑容。吴建泽说,这张照片他存了3年,每次觉得累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你看,我们多较真一点,百姓就多一份安心。这份反馈,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城厢法院执行干警明白,“较真”执行不是“为难人”,而是为了守护最朴素的民生期待——是让辛苦干活的人拿到应得的报酬,是让生病的人有钱治病,是让老人能安度晚年,是让孩子能顺利上学。这些期待,藏在每一份案卷里,藏在百姓每一句嘱托里,也藏在执行干警奔波的每一条路上。

“以前觉得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现在知道法院会较真到底。”“法官办事靠谱,我们放心。”如今,提起法院执行工作,城厢区群众的评价很实在。这些简单的话语,就是对“较真”执行最好的认可。

“为啥要较真执行?因为每一次较真,都是在守护百姓对法律的信任,都是在拉近与民心的距离。”城厢法院执行局局长徐杭补充说,未来,城厢法院还会继续较真下去——较真每一笔执行款的到账,较真每一个申请人的难处,较真每一次公平正义的落地,让司法的“最后一公里”始终连着百姓的“心头事”,让“民心零距离”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暖。

解题:如何“用心”执行?

既有“硬手段”也有“软关怀”

“执行难,难在‘人难找、财难寻’,更难在‘既要执得动,又要执得暖’。”城厢法院执行局局长徐杭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摸索出一套“靶向攻坚+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执行模式,既用“硬手段”打击失信行为,也用“软关怀”化解矛盾,让执行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

“农民工工资、抚养费、医疗赔偿这些钱,对老百姓来说是‘救命钱’,不能等、不能拖。”针对涉民生案件,城厢法院每年都会开展“护薪”“涉老涉幼案件专项执行”等行动,集中力量攻坚。

今年春节前的“护薪”行动中,该院针对3家拖欠工资的企业,打出“查封账户+约谈负责人+调解分期”的组合拳,仅用27天就为1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57万元。

除了涉民生案件,城厢法院还针对企业发展中的执行难题推出“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今年4月,莆田某外贸公司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申请执行,涉案金额49万元。执行干警调查发现,该公司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因为海外订单延迟收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一旦查封厂房设备,公司很可能倒闭,30多名员工将失业。

执行干警没有“一执了之”,而是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最终促成供应商同意“分期还款+免除部分利息”,外贸公司也在3个月后收到订单回款,顺利还清货款。“要是法院当时直接查封,我们公司就完了。”该公司负责人郑先生说,“现在我们不仅按时还款,还主动向法院承诺,以后一定诚信经营,绝不再拖欠款项。”

“以前找被执行人,靠的是腿勤嘴勤,跑遍大街小巷;现在有了‘智慧执行’平台,大数据能帮我们精准定位财产和人员,效率提高太多了。”执行干警林嘉璋打开电脑上的“执行查控系统”,屏幕中立刻显示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存款、股票等信息——这是城厢法院接入的“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能实时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财产信息,让平均每起案件的查控时间从过去的15天缩短至现在的3天。

除了“智慧查控”,城厢法院还推出“电子送达”“线上调解”等服务。被执行人林某在外地工作,因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被申请执行,执行干警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将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文书直接发送到林某的手机上,避免了“文书寄不到、当事人不知情”的问题。

林某收到文书后线上联系执行干警,表达了还款意愿。执行干警又通过线上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林某每月通过线上转账还款,既不影响工作,又顺利履行了义务。

对于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城厢法院还会启动司法救助机制。今年,申请执行人汪某因交通事故致残,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汪某不仅拿不到赔偿款,还得承担高额的医疗费。执行干警了解到汪某的情况后,帮她申请了7万元司法救助金,缓解了她的生活困难。

答题:执行交出何种答卷?

群众满意、企业受益、诚信升温

“以前觉得‘执行难’,现在知道法院是真的在为老百姓办事。”“企业遇到困难,法院不是‘一罚了之’,而是帮我们找活路。”这些来自群众和企业的评价,是城厢法院执行工作最真实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城厢法院共执结案件23079件,执结率达94.77%,执行到位金额11.47亿元,其中涉民生案件执结2551件,到位金额6833.87万元,为51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91.3万元。

法院向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陈超 摄

同时,城厢法院通过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倒逼1200多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失信被执行人数量同比下降23%,“主动履行、诚信经营”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城厢区某建材市场,经营户林老板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今年3月,他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申请执行,法院将其纳入失信名单后,他不仅买不了高铁票、飞机票,连银行贷款也办不下来,生意受到很大影响。

“以前觉得拖一拖没关系,没想到失信的后果这么严重。”林老板主动联系法院,凑齐了13万元货款,履行义务后,法院及时为他解除了失信限制。“现在我做生意,再也不敢拖欠货款了,诚信才是最好的‘通行证’。”林老板说。

除了群众满意度和诚信环境的提升,城厢法院的执行工作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定心丸”。今年以来,该院通过“助企纾困”执行,帮助135家企业化解债务纠纷,避免企业因执行陷入困境,保住4000多个就业岗位。

“先解冻再付款?”“不行,解冻后你转移财产怎么办?”今年8月,在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的履行阶段,原告官某与被告徐某陷入僵局。

面对困境,城厢法院没有固守传统执行模式,而是推出“执前扣划”新机制。承办干警精准对标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工作指引和指导性案例,提出了“执前扣划”方案。通过“三步走”策略成功破解僵局:向双方阐明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以原调解案号直接作出扣划裁定,省去执行立案环节;通过“原案号+执保程序”确保款项定向划付安全。

最终,8.3万元案款在履行期满前成功扣划到位,被告账户同步解冻,实现了“零执行成本、零时间损耗、零信用风险”的“三零”效果。

除了“执前扣划”,城厢法院还深化“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机制”,于今年3月成功帮助福建某电子商务公司实现重生。面对这类棘手案件,城厢法院迅速启动“执破融合”机制,由执行干警与破产审判法官组成合议庭,统筹推进企业破产与股东债务清理程序。

莆田市某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说:“城厢法院的执行工作,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让企业能安心经营,这对我们园区的发展太重要了。”

当事人向法院执行干警赠送锦旗。  □陈超 摄

“执行力度,是法治的‘硬度’;民生温度,是法治的‘柔性’。”城厢法院院长曾奋乐表示,未来,该院将继续把执行工作与民生需求、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既当好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也做好群众利益的服务员,用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执行举措,让每一起执行案件都成为传递法治温度的载体,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如今,走进城厢法院执行局,墙上的锦旗挂了整面墙。“为民执行显担当,心系百姓解民忧”“公正执法暖人心,助企纾困办实事”……这些朴素的话语,既是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认可,也是城厢法院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破解“执行难”的道路上,城厢法院正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书写着一份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