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监狱以“忏悔与警示”为核心,通过多元举措,让迷途者—— 从“被动改造”转向“主动悔罪” 服刑人员认罪悔罪意识的培育,是监狱监管安全的“压舱石”,更是重塑服刑人员价值观、引导其走向新生的“导航灯”。此前,武夷山监狱民警在录入狱情平台中发现,部分服刑人员存在“判决过重”“不知是犯罪”“他人皆犯为何独罚我”等言论,暴露出其抗拒改造、拒不认罪的思想症结,“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的身份认知不够清晰。为此,武夷山监狱以“忏悔与警示”为核心,通过现身说法、法治宣讲、专题讨论等多元举措,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注入新动能,开启新路径。 服刑人员黄某现身说法教育。(武夷山监狱供图) 案例再现,撕开犯罪“遮羞布” “我曾经是家人的骄傲、同事的榜样,如今却成了阶下囚。”六监区服刑人员黄某原是某银行行长,因受贿罪获刑13年。他在现身说法的分享中坦言,工作之初还能坚守职业操守,但随着职务提升,面对的诱惑逐渐增多,防线也渐渐崩塌,从一张忐忑收受的购物卡,到习以为常的高档烟酒、古董,最终演变为明目张胆收取大额现金。 “我把权力当谋私工具,把企业当‘提款机’,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黄某说,入狱一年来,年迈父母奔波探监的身影、高考女儿承受的压力,让他深刻体会到“犯罪成本远超想象”,自由的可贵在失去后才愈发清晰。 “若当时能冷静一分钟,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故意伤害被判无期徒刑的周某,至今仍对案发当日的场景悔恨不已。他因停车问题与保安发生口角,被“不能吃亏”的错误观念裹挟,失控倒车撞死对方。 “我只是想教训他,没想到却毁了两条命、两个家。”周某哽咽道。事情发生后,他失去终身自由,受害者家庭破碎,孩子在学校因“罪犯子女”的标签抬不起头,妻子独自扛起家庭重担。经过监狱心理矫治与法治教育,周某终于醒悟:“暴力不是男子气概,而是缺乏智慧与法治观念的表现,真正的强大是控制情绪,而非被情绪左右。” “我们骗的是老人的棺材本、患者的救命金,当时却只当是业绩、提成。”因电信诈骗获刑9年的林某,中专毕业后求职受挫,被“高薪工作”诱入诈骗团伙。起初他自我安慰“骗的是有钱人”,直到法庭上听到受害者的陈述,才明白自己的行为“不仅骗钱,更是害命”。林某数次掩面痛哭,用自身经历警示其他服刑人员:“切勿心存侥幸,任何违法犯罪都逃不过法律制裁。” 多维举措,筑牢改造“思想关” 为让认罪悔罪教育走深走实,武夷山监狱四监区以法治教育为切入点,打出“正反对比、学法知法、个体疏导”组合拳。 在“以案为鉴明方向”环节,四监区十分监区组织重大违规服刑人员公开检讨,剖析抗拒改造的错误思想。同时,邀请改造积极分子分享转变经验,通过“反面警示+正面引导”的对比,强化服刑人员身份意识和规范意识。在夜间教育时间,民警结合《民法典》《刑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多维度多内容授课。通过集体宣讲深化学习效果,引导服刑人员从“不知法”走向“知法、畏法、守法”。 “教育不能只‘浇水施肥’,还要让服刑人员‘主动吸收’。”针对重点服刑人员,各分监区开展“一对一”谈话与心理疏导,化解其抵触情绪;组织认罪悔罪专题讨论,让服刑人员在反思中接受现状、正视过错;要求服刑人员将心得体会写入《服刑人员改造周记录本》,把思想转变落到笔尖、记在心上。 武夷山监狱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服刑人员厘清思想误区,认清家庭责任与社会义务,从“被动改造”转向“主动悔罪”,让“迷途者”在法治的阳光下,逐步找到回归社会的正确路径。 服刑人员黄某现身说法教育。(武夷山监狱供图)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