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4 17:23:19

三明三元法院构建“四维教育体系”筑牢青少年法治屏障

作者:本报记者 吴予曈 通讯员 张尚鸣   来源:杨建强 吴琳   责任编辑:

雏鹰学法 振翅高飞

——三明三元法院构建“四维教育体系”筑牢青少年法治屏障

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如何通过系统性法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定向引航”,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为此,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打造“青禾法治护航站”,创新构建“师资+课程+实践+共育”四维教育体系,丰富青少年法治课程供给,引导青少年学习法律、尊崇法律、敬畏法律,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今年以来,该院共举办“雏鹰法治课堂”32场次,受益师生达3200多人。

强师资

法治副校长全区覆盖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帮信罪’吗?就是把银行卡借给别人,也可能构成犯罪……”今年6月初,在三明市东霞小学的操场上,法治副校长、三元法院四级法官王昙琳为全校师生讲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课。令她如此自信从容上课的,是身后由资深法官组成的智囊团——每位法治副校长都配备了教学助理,教学助理通过跟班学习协助法治副校长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传帮带机制。

据三元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陈奕光介绍,该院精选36名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的法官及法官助理担任全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实现辖区学校全覆盖。更具创新的是,法治副校长的日常考评交由学校负责,学校根据工作实绩量化打分,树立“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这种考评机制让法治副校长更加注重学校的实际需求。”陈奕光表示,“现在法治教育课程更系统、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孩子们从‘要我听’变成了‘我要听’。”

精课程

标准化定制多样供给

“之前有陌生人通过社群添加我好友,套取我的个人信息,现在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10月15日,三明市第八中学学生小李在听完法治课后心有余悸地说道。

这堂名为《与法同行 平安成长》的专题课,正是三明市第八中学向三元法院发出的一份“普法订单”。针对初中生在网络世界活跃度高、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学校“点题”要求重点讲解个人信息保护、“校园贷”风险防范与网络安全。接到“订单”后,由36名法治副校长组成的法院备课组迅速“接单”,精心准备了包含“AI换脸诈骗”“扫码送礼品泄露个人信息”等多个真实案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划出明确的法律红线与安全底线。

三元法院的“订单普法”机制,旨在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普法需求和共性问题,先行制作“标准课件”,同时针对学校的个性化法治需求,启动“学校点单——法院接单——精准授课”的良性互动流程,有效提升普法针对性。

重实践

体验式教学入脑入心

“听了今天的案件庭审,我很震撼。原来,平时一些不以为然的行为很可能是违法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近日,三元区第二实验学校学生小昊在三元法院旁听完一场庭审后感慨道。

让书本上的法律“活”起来,是三元法院法治教育的重要理念。该院通过丰富“法治实践项目”供给,为青少年搭建了书本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桥梁。通过邀请辖区学校师生走进法院开展旁听庭审、模拟法庭、法治游园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治观念、理解法治内涵。今年以来,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12场次。

“现在我宣布,正式开庭!”今年4月,随着“审判长”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响起,9名小学生分别穿上法官袍、检察官制服和律师袍,在白沙小学有条不紊地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小翔说:“这种体验比单纯听课深刻得多,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程序正义’。”

促共育

家院校携手共筑防线

“以前,我们只知道在外打拼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家庭教育。这堂课让我深受启发,更加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6月20日,学生家长李女士在听完三元法院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课后坦言。

三元法院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宣传普及融入日常送法进校园中,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做好“家院校”协同教育纽带。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陈奕光表示,“我们通过指导家长学习法律知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最终目的是助力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三观,实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长远目标。”

三元法院通过创新“四维教育模式”,构建了覆盖广、内容实、形式活、联动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推动法治教育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升级。正如陈奕光所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传授法律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让他们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