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美学散步》 “艺术家以心灵映照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这是宗白华先生对于“意境”的解释。全书中,宗白华先生以优美的笔调和丰富的例证为我们解释了中国传统美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意境创造的基本条件;使客观景象做我主观情思的象征是意境创造的方法;道、舞、空白,这是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这些基本观点构建起了宗白华关于中国“意境”说的基本架构。 王夫之说:“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这和宗白华“意境是情景的融合”的基本观点是相符的。然而,这种情却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个人情感,而是一种超乎个人,从宇宙和人生出发的一种宏大的感情。 面对宏伟的高山和磅礴的流水,人们更加容易感受到宇宙的宏大与人生的百般滋味。但是,这种宏大却并不让诗人自卑,而是产生了一种超越的情感。超越自然、超越社会、超越自我。 那么,发展到现在,意境说也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西方象征派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诗人的借鉴和移植。对于新诗,宗白华先生同样强调意境。他认为,“诗的意境”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造成的直觉灵感是一切高等艺术产生的源泉。在中国传统诗歌之中,写景是重要的一部分,诗人在写景时表达情感。而在现代诗中,完整的景色大多被割裂,景色的碎片随着诗人个人的内心感受而被串联。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因素,是中国所特有的审美趣味。那么,不止对于诗歌而言,现代的电影、电视剧、戏剧也应当多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运用。如同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却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中国传统的精华应当立足于当前,为当下而服务。唯有如此,才能融贯古今,汇聚中西,达到艺术的大成。 (陈君华)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