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3-05-11 22:28:00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党建+”引领检察蓝 内外发力双提升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1日讯 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聚焦“党建引领 人民至上”一个核心,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沧蓝红”党建品牌,聚焦“坚守公平正义、助力区域治理、维护安全稳定、推进公益诉讼、守护青春成长”等主责主业,实施“党建领蓝、法治添蓝、维稳安蓝、益路践蓝、守护未蓝”五大行动,以党建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共绘党建同心圆、服务同心圆、发展同心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堡垒 服务大局显担当

“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群众的需要,就是服务的动力。”一直以来,海沧区检察院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务融入党建”理念,把党的建设融入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以“红”领“蓝”促“蓝”,促进检察机关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融合发展,优化基层组织建设,做实“人”的工作,力促“党建红”与“检察蓝”的深度融合。

如何让“沧蓝红”党建引领有形有神?海沧区检察院将理论学习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契合检察机关党员队伍凝聚力强、活力足的特点,构建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检察长上党课”“党史小讲堂”“红经典·润检心”悦读角为载体,以读书会、主题宣讲、参观见学等为形式的“党组+总支+支部+党员+普通干警”全覆盖式政治学习格局,激发党员干部思想主动、业务能动。

海沧区检察院紧扣“沧蓝红”党建品牌,发挥打击犯罪、维稳创安等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彰显检察担当。在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多发领域,依法打击整治,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扎实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据统计,2022年该院依法办理各类刑事案件969件,批捕150人,起诉716人,为案件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210余万元。

在办好办准案件的前提下,该院秉持“检察官多用心,群众少烦心”理念,为群众多想多做,最大限度减少、转化社会对立面,以“救急救困”理念兜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温情为弱势群体撑腰。此外,该院将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需要的每个角落,精心打造12309检察服务中心,通过12309中国检察网站、海沧检察微信公众号、12309检察服务热线等线上渠道以及控告申诉接待、律师接待、国家司法救助、法律咨询、案件信息公开查询等线下功能,打造集实体、网上、热线为一体的“一站式”检务服务平台,实现检务服务全方面、全覆盖。

提质效 公益诉讼暖民心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海沧区检察院坚持在 “党建+公益诉讼”上深耕细作,创新打造“益路蓝履”党建品牌,牢牢把握“公共利益代表”的使命担当,紧盯损害公共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外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用检察“公正指数”博得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彰显人民至上的检察初心。

————“益检”为民,织密百姓守护“安全网”。海沧区检察院坚持人民至上,将为民服务的宗旨与检察履职紧密结合,切实以检察办案实效守护群众美好生活。如,办理了自动售货机“未持证上岗”、高空抛物、道路“钉子阵”、盲道整治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诉讼案件,全力守护百姓“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的安全。其中,全省首例“高空抛物”公益诉讼案件还入选最高检“千案展示”平台,获评省检察院典型案例、市检察院2022年度十佳案件、市首届依法治理十佳典型示范案例。

————“益检”护绿,筑牢生态保护“蓝屏障”。海沧区检察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聚焦古树保护、耕地保护等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用法治守护辖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严格履行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综合运用检察建议、磋商等方式与行政主管部门合力促成全区63株挂牌古树名木养护升级,建设“口袋公园”4处,推动9处擅自抽取地下水、违法排放污水等问题完成整改,恢复被占用耕地8000余平方米,用最严密法治保障海沧绿色发展。

————“益检”同心,构筑公益维护“共治圈”。海沧区检察院以党建为纽带,持续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与辖区21个部门建立海沧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格局。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模式,合力提升区域河湖治理和管护水平,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改善。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备忘录,融智聚力,更好地服务海沧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page]

聚合力 护航“未蓝”谱新篇

“让孩子们拥有法治的艳阳天,每个检察人都责无旁贷。”据介绍,近年来,海沧区检察院第一党支部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情怀于党建工作,创设“未海童行”党建品牌,以检察力量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有机融合,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青春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未”爱护航,筑牢司法保护屏障。用心用情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2022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捕率全市第一,不诉率超70%。坚持“零容忍”,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推动公安机关建立“一站式”取证保护中心,避免未成年被害人“二次伤害”。

————“未”爱赋能,凝聚家庭保护合力。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全国首创检察官以“儿童观护员”的独立第三人身份参加涉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未检工作简报转发。全省首创“一书一令一课堂”一体化模式,对涉案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开展专场教育矫治,帮助罪错未成年人真心悔罪,督促“甩手”家长重新“上岗”,实现惩戒、教育有机统一。联合区妇联等单位共推特殊家庭修复行动项目,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开设家庭教育特别课堂,促进依法带娃。

————“未”爱联盟,做优综合司法保护。以检察力量凝聚“六大保护”合力,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聚合“全部人”。预防为先,帮助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实现辖内36所中小学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履职,激发“群雁活力”,常态化开展30余场法治进校园活动,受教学生超1.5万人。监督为要,融合“四大检察”合力,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针对接纳未成年“黑网吧”、非法营运“黑校车”等问题,依法同有关单位磋商并制发《检察建议书》,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治理,延伸未成年司法保护由“案内”至“案外”,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全方位综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海检宣)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