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屏幕上信息不断闪过,反诈民警查找着可能潜藏诈骗风险的线索……这样的场景,在云霄县反诈骗中心不时上演,但民警甘之如饴——2024年云霄县电诈警情同比下降58.6%,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对民警日夜坚守、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数字攻防战中,云霄县公安局以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行动纲领,创新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效果显而易见。2024年,云霄县案值10万~50万元案件破案率100%,反诈民警日均研判46起警情;“断卡行动”打处率达144.2%;多项核心指标均领跑全市。 在这里,数字时代的反诈战争,正在云端与街头同步打响。 社区民警向居民开展反诈宣传 精准打击零容忍 “行动!”2024年10月的一个深夜,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反诈民警突击下河乡某民房,将5名涉诈嫌疑人团团包围。当反诈民警亮出当场查获的12部作案手机和诈骗聊天记录时,原本试图抵赖的嫌疑人顿时沉默——屏幕上的转账记录与被害人信息形成完整证据链,彻底封死了他们狡辩的空间。 精准打击已然成为云霄县公安局的工作常态。2024年,全县公安机关共核查涉案“两卡”线索218条,125名“两卡”涉案人员相继落网。警方依托各类技术手段,将“发案必溯源、线索必深挖、案件必闭环”的侦查机制切实执行到位。 “跑分”洗钱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血管”,存在打击难度大、流动转移快等特点,极易滋生涉黑恶犯罪,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云霄县公安局果断运用“扫黑除恶”打击模式,组建专业精锐队伍,专职打击涉诈“跑分”洗钱黑恶犯罪。 2024年9月,云霄县公安局常山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涉“跑分”活动的线索后,立即启动专项研判程序。专案组民警通过梳理嫌疑人的异常信息,并结合前期同类案件类似警情串并剖析。在云霄县公安局主战中心的支撑下,专案组民警经连续数小时蹲守追踪,终于在邻县成功抓获涉嫌“跑分”的犯罪嫌疑人吴某。 2024年以来,云霄县公安局共铲除涉诈“跑分”窝点12个,“跑分”警情同比下降89.39%,让百姓生活更加安心。 警企联合战果丰 “这11张涉案手机卡都指向某通信公司,十分可疑,必须进一步深挖。”2024年2月,云霄县反诈骗中心民警针对梳理出的“断卡”线索,开启一场头脑风暴。 随后,云霄县公安局组建专班,重点围绕非法开办手机卡和贩卖通道进行调查,成功挖出2名通信行业涉诈“内鬼”,涉案财损高达617.4万元。目前,2人已被追究法律责任,其中1人负刑事责任,该案对云霄涉诈“两卡”犯罪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内鬼’的存在隐患极大。”云霄县反诈骗中心民警表示。对于相关企业,云霄县公安局一方面从源头上强化管控,有效堵塞“两卡”开办贩卖渠道;另一方面,深化警银、警企快打机制,要求全县各银行将资金流水异常的可疑账户、可疑线索及时推送至公安部门审查,全面堵塞行业漏洞。 在某银行云霄支行,柜员对联合警方及时劝阻一名客户取现的经历记忆犹新:“去年11月4日,那名女士坚持要提15万元现金,但对着手机念操作步骤的样子太可疑。”柜员按警银协作流程上报后,民警初步判断该名女士林某正在遭遇网络刷单类诈骗,立即赶到银行上演了教科书式劝阻:“你要是真按‘客服’要求把钱交到他们指定的地方,你的钱要追回来就难了!” 经过民警耐心劝导,林某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答应不再打款。民警顺藤摸瓜,通过林某与犯罪嫌疑人周旋,等待抓捕时机,当天下午即在下河乡抓获接应诈骗款的黄某。 2024年以来,云霄县公安局与银行协作取得19个打击“大额资金取现”战果,为受骗群众止损资金69.53万元;与快递业协作取得17个打击“黄金快递跑分”战果,为受骗群众止损资金408万元。 全民反诈治未病 “你们贴在宾馆电梯里的海报,真的救了我!”2月4日,外省居民徐某在派出所做完笔录后,执意要向反诈民警当面致谢。从动车站出口的防骗广播,到宾馆所展示的反诈海报,多次预警信息最终让他识破“高薪跑分”骗局。 云霄县公安局充分运用公共场所电子屏的物理覆盖优势,在商圈、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高频次投放反诈警示内容。同时,该局还与当地网红主播携手摄制反诈宣传视频,让反诈知识搭上网络传播的快车,全网播放量高达1981.8万次。每一条反诈信息,都可能让受骗人及时“悬崖勒马”。 在构建反诈宣传全域覆盖的基础上,云霄县公安局还着力打造精准防诈体系,推动民警主动上门对重点对象预警。去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员预警劝阻63387人次,实现预警后受骗案件“零发生”。这种从“广撒网”到精准干预的立体化防控模式,构筑起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快,平台预警辖区群众汤某面临网贷诈骗的高风险!”1月12日,在收到漳州市公安局打防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后,云霄县公安局迅速行动,多次电话联系汤某,但始终无人接听。 随后,值班员协同派出所民警,发动汤某的丈夫多次与汤某继续联系,值班员与诈骗分子“争分夺秒”拖延时间,民警则根据落地信息积极寻找,终于在大埔村找到汤某。 原来,汤某因资金紧张,欲通过网贷解决燃眉之急,在微信上添加了诈骗企业微信进行咨询。幸运的是,她尚未转账就被民警及时劝阻。经过民警耐心宣传和解释,汤某深刻认识到诈骗的危害性,删除了诈骗企业微信,并表示将提高警惕,不再轻信类似诈骗信息。 云霄县公安局凝聚科技之力与人心之智,不断创新反诈手段,与群众携手共进,致力于让诈骗阴霾彻底消散,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 蔡欣利 通讯员 蔡阿丹)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