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7-04 17:39:54

你喜欢的“娃娃”可能侵权了!

作者:□本报记者 吴怡星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你喜欢的“娃娃”可能侵权了!

——解析爆火玩偶背后隐藏的法律问题

近期,一个丑萌的毛绒玩偶突然爆火,在潮玩界掀起巨大波澜,不仅在国内引发抢购热潮,甚至还“走出国门”,收获了一大批外国粉丝。产品卖断货的同时,也迅速催生出庞大的周边产业链。有人给玩偶做衣服,有人给玩偶做小鞋子,甚至还有商家“擦边”,企图生产一批相似的玩偶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稍不注意便可能踩到法律红线。对此,记者邀请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垠红结合案例解读相关法律问题,教商家和玩家如何避坑。

现象一:出现高仿玩偶

“我明明是亲眼看到实物后买的,外面的盒子一模一样,包装看起来是正品,怎么就买到了假货。”近日,某明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买到假货。

随着该玩偶大热,供不应求的情况常常发生。这也让不少厂家瞅准商机,制作高仿版玩偶,有些甚至1:1复刻防伪码,并宣称是全新正品。6月9日,在社交平台上,一则“玩偶一夜之间全部下架”的帖子引发关注。该帖称,由于当地部门正在“严打”高仿版玩偶,商家将陈列下架。

问题①:售卖高仿玩偶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解 读

杨垠红:该毛绒玩偶作为现象级热门IP,近期的市场热度很高,正版难抢,盗版就有机可乘。售卖高仿玩偶将会面临3个方面的法律责任。

从民事责任分析,作为一个经典的IP形象,该玩偶实质上是一种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商家未经授权售卖高仿品,侵犯原作者或版权方的著作权。即使是进行稍微改造,如颜色改变、牙齿或耳朵形状改变等等,如果整体的视觉效果仍然与玩偶近似,那么仍属于侵权,盗版商家需要承担赔偿损失、销毁侵权产品、退一赔三等责任。

从行政责任讲,市场监管部门有权查处售卖高仿玩偶的商家,一旦查实,可责令商家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若涉及的案量较大,还可能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在刑事责任层面,如果售卖高仿玩偶的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则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问题②:商家把仿品玩偶冒充正品卖给消费者,违反哪些法律?消费者如何维权?

解 读

杨垠红:商家在销售时宣称是正品,实际为仿品,构成消费欺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该行为还有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不正当竞争,玩偶仿品包装与正版高度相似,已经是一种市场混淆行为。

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消费者应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先与商家协商,要求商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若商家拒绝协商或协商不成,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请求介入调查处理。此外,消费者还可依据相关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商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问题③:消费者购买盗版玩偶是否要追责?

解 读

杨垠红: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单纯的购买盗版商品且用于自己使用,通常是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的。这主要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并非参与盗版商品生产、传播、营利。目前,法律在这方面主要侧重于打击生产、销售盗版产品的源头和中间流通环节,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