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7-14 15:27:11

泉州鲤城法院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法治样本”

作者: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陈旭洪 李舒馨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守护千年海丝文脉

——泉州鲤城法院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法治样本”

海丝古城,潮涌千年。在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星罗棋布,千年海丝遗存无声诉说着文明交融的辉煌过往。穿越浩瀚时光,如何守护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持久光彩?

近年来,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司法担当,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之路,用法治力量精心守护着这座古城的“根”与“魂”。

法槌铿锵 筑牢安全屏障

一砖一瓦尽历史,一街一巷皆故事。在泉州,文化遗产与市井生活交融共生。守护这份珍贵的“烟火气”,离不开坚实的司法后盾。

南安市某窑址是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7月,刘某某在清理该窑址因台风造成山体滑坡冲积的树木、泥土时,发现并私自占有两件被雨水冲刷裸露的宋代瓷器。经鉴定,均为一般文物。鲤城法院经审理认定,刘某某行为构成盗窃罪,鉴于其认罪认罚且文物被追回,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一纸判决,彰显了鲤城法院打击涉文物犯罪、捍卫文化遗产的决心。

文物安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打击犯罪、震慑不法,是司法守护的首要之责。

2020年4月,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支持下,鲤城法院创新设立“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集中管辖泉州市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的刑事、民事、行政及执行案件,并于2022年6月起进一步集中管辖全市涉文化遗产刑事案件。

“我们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从重从快惩处涉文化遗产犯罪,以强大威慑力遏制犯罪苗头。”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负责人郭昕婕说。据统计,自2022年1月以来,该院已审结全市涉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及建筑等案件41件,其中刑事案件18件。

一次次庄严的法槌起落,为千年遗珍构筑起坚固的司法安全屏障。

精准施策 焕活古韵新生

文化遗产的保护,远不止于防盗防破坏。如何在定分止争间,让古建筑、古街区承载的历史风貌、文化内涵和情感记忆得以活态传承?这考验着司法的智慧与温度。

鲤城法院在处理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的房屋租赁、物权保护、继承析产等纠纷时,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力求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保障历史文化风貌完整传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在潘某诉某古城公司、某建筑公司返还原物纠纷案中,古厝的珍贵门窗构件在修缮过程中丢失,承办法官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多次组织调解,最终成功帮助产权人追回了丢失的构件,解决了纠纷。事后,产权人将该门窗构件捐献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让更多人得以欣赏到闽南建筑的美。

涉台文物,是两岸同宗同源的历史见证,更是维系血脉亲情的无形纽带。守护涉台文物,人民法院肩负着特殊使命。

位于鲤城区草埔尾的市级文保单位洪氏大宗祠,便是闽台共建重要物证的涉台文物。该宗祠由闽台洪氏宗亲共同捐资兴建,后因实际管理人洪某杰等人拒绝开放并排除其他宗亲使用,引发诉讼。

鲤城法院经审理,认定宗祠为闽台洪氏宗亲共同财产,判决洪某杰等人搬出宗祠,恢复宗祠作为宗亲寻根问祖、深化交流的公益平台属性。判决生效后,经该院周密部署并联动多部门执行,于2024年6月全部执行到位,有力保护了涉台文物,维系两岸血脉亲情。

对于承载着无数侨胞乡愁记忆的涉侨遗存,鲤城法院同样倾注心力。该院联合区侨联出台实施意见,聘任12名熟悉侨情的特邀调解员,实现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网络街道全覆盖。在涉侨案件中,依法认定华侨产权,做实做细调解工作,以法治温情守护那份跨越山海的家园记忆。

正是在一次次精准的司法实践中,古城泉州的文化遗产得以“见人见物见生活,有血有肉有灵魂”。

联动聚力 赓续一脉文华

“民间文艺作品有哪些权利?”“祖辈传下来的有版权吗?”4月21日,在鲤城法院举办的“法润鲤韵 古艺新生”民间文艺司法保护座谈会上,福建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弘、泉州中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洪颍雅、12位民间文学艺术界精英共聚一堂,探索民间文艺保护新路径。

这场思想碰撞,正是鲤城法院凝聚多元合力守护文化遗产的生动缩影。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法院一家之力远远不够。鲤城法院不仅“请进来”集智,还主动“走出去”架桥,构建协同共治的长效机制。

该院充分运用联动机制,强化与文旅部门、文保单位的互动交流,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实效;拓宽多元解纷网络,联动多方力量建立涉文旅产业、涉华侨历史遗存保护的解纷机制;强化与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的协同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厚植全民保护理念,才是长远之计。鲤城法院持续拓展全国法院首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功能,打造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通过举办专场研学、讲述文物普法故事、借助媒体平台推送典型案例,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文化遗产法治保护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核心的世遗保护之外,该院还设立“古城旅游巡回法庭”,就地化解涉及西街、中山路等文化旅游街区的相关纠纷。针对旅游纠纷多数为小额纠纷的特点,开展联动联调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处置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让游客舒心畅游,助文旅产业稳健前行。

开元寺、老君岩造像、九日山祈风石刻……放眼刺桐城,灿然可观的文物古迹与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更镌刻着鲤城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民族文化瑰宝的坚实足迹。

鲤城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任重道远。该院将秉持初心,以公正审判定分止争,以联动协作凝聚合力,以普法宣传厚植理念,让古城泉州的历史记忆在新时代的法治保障下绵延流淌,绽放更加璀璨的时代华光。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