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7-22 15:20:11

仙游县检察院书写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民生答卷”

作者:陈静 陈琦 郭海鑫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从“高墙监督”到“矫正文心”

——仙游县检察院书写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民生答卷”

“我现在在某电商平台经营一家红木相关的饰品小店,收入能够维持家庭开销,感谢检察院、司法局组织的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让我从中学到相关技能,帮助我解决生计问题。”近日,仙游县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干警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回访时,李某感激地说道。

这是仙游县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干警的日常。不同于法庭上的“剑拔弩张”,刑事执行检察干警的战场在高墙内外、社区街巷——从看守所里的刑罚执行监督,到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从监外执行的动态跟踪,到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用脚步丈量公平,用温度守护法治。

“高墙监督”,维护在押人员权益。近年来,仙游县检察院贯彻落实“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聚焦仙游县看守所监管执法活动中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安全、卫生大检查等派驻看守所日常检察工作30余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向看守所及时提醒、口头纠正20余次,提出书面纠正意见13件,促进规范文明执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

“矫正文心”,引“迷途者”归正途。仙游县检察院加大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力度,督促社区矫正管理局依法维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帮助10余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完成复学,监督社区矫正管理局依法审批同意6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经常性外出上学申请;安排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到仙游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基层司法所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守法意识。相关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福建省检察院官方微信宣传推广。

近年来,仙游县检察院探索“精准矫治帮扶”工作机制,深化“社区矫正+帮扶教育”公益模式,联合司法局、人社局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技能培训等,至今已组织8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技能培训,其中3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已实现再就业、创业,重新融入社会。

“医心破茧”,助“心之困者”重生。仙游县检察院创新构建“全链条监督、多维度协作、精准化治理”强制医疗执行检察工作模式,明确强制医疗专门执行机构,联合公安、法院、民政部门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设置全县定点收治场所,将全县累计30多名被强制医疗对象统一集中到仙游县第四医院进行收治执行,杜绝多头管理、治疗标准不一等问题。同时,加强执行监督,联合公安、法院、强制医疗执行机构建立交付执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对全县强制医疗工作进行专项检察监督。截至目前,共进行专项监督10余次,提出口头纠正7次,提出书面纠正意见1件。

“数字检盾”,赋监督“力度精度”。仙游县检察院探索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研究设计运用“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违纪分析法律监督模型”,将社区矫正对象数据库与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数据库进行比对,查看是否有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再犯罪的情况,以此监督公安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履职尽责。截至目前,共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漏管50余人,再违法犯罪5人。针对核查情况,依法向社区矫正管理局提出书面纠正意见20余件,有效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行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听证明镜”,促公平正义“可视可感”。仙游县检察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持续推进刑事执行检察公开听证模式,特别就是否提请撤销缓刑、法律适用处理有争议的案件、是否予以解封被执行人财产等案件予以重点审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依法开展公开听证,进一步提升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刑事执行检察听证会10余场,帮助10余名未成年人、家庭经济困难和身患严重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能参与”的方式感受到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公平正义。

刑事执行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仙游县检察院从“铁面监督”到“柔性帮扶”,从“权益保障”到“透明公信”,用高质效工作书写“民生答卷”。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