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安市人民法院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让文明与法治光芒交相辉映 诉讼服务大厅里,导诉员耐心指引群众办理业务,干警在电子诉讼终端前手把手教学操作;调解室里,法官用闽南语耐心化解邻里纠纷,乡音乡情让司法温度悄然传递……踏入南安市人民法院,一缕文明清风拂面而来。 文明,是一个单位的精神脊梁。今年以来,南安法院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司法水平、践行司法为民的关键路径,精心构建“理论铸魂、文化润心、志愿践行”三大工程,为审判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理论铸魂 筑牢信仰根基 “在处理复杂民事纠纷时,如何更好地运用调解技巧,既化解矛盾,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7月17日晚,恰逢周四,南安法院每周两次的“夜学研讨”如期开展。该院第三党支部干警围坐畅谈,在思想碰撞中破解工作难题,在经验交流中凝聚司法共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南安法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创新思维构建立体化学习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南安法院打造“南法讲堂”,不仅聚焦司法审判业务,还融入政务服务礼仪等内容,全方位提升干警素养。同时,搭建“指尖微课”平台,借助“网络干部学院”“学习强国”平台和“南安法院”微信公众号等,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干警随时随地汲取理论养分。通过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干警将政治自觉转化为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文化润心 培育文明风尚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南安法院立足司法职能,每季度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1月25日,南安法院组织开展“廉韵南法、寓廉于联”活动。活动将法治文化、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邀请书法名家与干警共同创作廉政对联。一副副寓意深刻的对联,不仅装点了法院的办公环境,更将廉洁自律的理念深深植入干警心中。同时,结合家教家风家训建设,向全院干警发送家书,倡导守信守纪、勤俭节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4月清明节期间,该院干警怀着崇敬之情瞻仰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并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在英烈事迹中感悟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在司法队伍中赓续传承;5月端午节前夕,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在传统文化体验中践行“文明用餐”理念,通过知识问答、倡议签名等形式,让“厉行节约”新风尚落地生根……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法治、廉洁、文明理念紧密结合,既传承了文化基因,又播撒下法治的种子。 志愿践行 弘扬文明新风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自《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南安法院围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部署,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南安法院组织该院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帮扶、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和法律帮助。一次走访中,了解到一名老人因赡养问题与子女产生纠纷,干警当场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并协助联系当地司法所组织调解,最终让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南安法院倡导“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组织干警担任“文明旅游监督员”,在九日山景区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及时化解旅游纠纷;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公共法律示范点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志愿服务队依据“一心八星”矩阵,通过驻点工作室普法、社区定点普法等方式,大力倡导文明理念;发起“崇尚文明节俭 弘扬时代新风”倡议,党员干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村入户发放《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让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如今,南安法院正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让法徽在文明阳光下更加闪耀,用司法实践书写着“司法为民”的时代答卷。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