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13 15:44:31

当银发族遇上直播带货迷局……

作者:本报记者 林扬阳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当直播带货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风口,一些不法分子也将目光投向对网络世界不甚熟悉的中老年群体。近日,“74 岁老人刷视频签约直播带货,家属退款遭拒,公司失联”的新闻持续发酵,不仅暴露了直播培训行业的乱象,更引发公众对银发群体网络权益保护的热议。

那么,74岁老人签订的直播培训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家属维权需掌握哪些关键证据?涉事公司的层层收费是否合法?直播平台又该承担何种责任?针对这些焦点问题,记者邀请福建仰格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浩律师进行深度解析。

事件回顾

8月6日,成都的李女士向媒体反映,今年暑假,她回家时发现,74岁的爷爷有一笔2690元的支出,这笔支出用于和一家在四川的商务信息咨询公司签约一份“电商AI带货”协议,内容是直播带货。老人称,此前在网上刷短视频时,弹出链接,点进去后有工作人员添加其微信,随后被要求签署协议,并支付2690元“培训费”,对方还发送了一些“教学视频”。

李女士查看合同和视频后认为,视频内容粗糙,是零成本网上搬运而来,且老年人很难学会,便向对方申请退款。然而,对方以费用属于“培训费”且已发送教学视频为由拒绝退款。李女士觉得爷爷是因信息不对等被忽悠签署合同,便拨打12345热线投诉,之后又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李女士搜索该公司相关信息,发现有不少人有着同样遭遇。所谓的“带货”课程环环相扣,交了2690元后,每个阶段还需额外收费,第一阶段预估一周花费1000多元,第二阶段预估一个月6000多元,第三阶段预估一个月9000多元,最终提供明星授权,号称带货可24小时不间断赚钱。有网友投诉称,签订带货协议缴费后,宣传广告中提到第五阶段带货利润翻倍,但交钱后发现只有个体户或企业才能达到预期,个人店铺做不到,若要升级个体户还需再交5880至19880元不等的费用。还有网友表示,一步步投入后发现个人达不到预期,申请退费却被告知因个人原因只能退10%。

李女士报警后发现,该公司在今年6月18日已处于经营异常状态,被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网友走访注册地址也未发现实体店。目前,该公司多个电话显示为空号,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联。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异常名录。8月7日上午,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称,这家公司在辖区的注册地为“虚拟地址”,已将相关线索移送至公安部门。

问题①:74岁老人签订的直播培训协议是否有效?

律师解答

刘浩律师:协议效力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若涉事公司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老人财物,如仅向老人提供网上搬运的粗糙视频,而无真实培训内容的,则可能涉嫌诈骗犯罪,那么该培训协议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当然无效。

若涉事公司没有被认定为犯罪但存在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在该事件中,涉事公司通过短视频平台弹窗链接引导老人签约,并虚构“带货可快速盈利”等虚假承诺,以及涉事公司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都进一步佐证涉事公司存在民事欺诈行为。同时,老人因年龄、信息不对称及认知局限(如未理解协议复杂条款),其签约行为存在重大意思表示瑕疵,故该培训协议可被撤销,但应当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若老人行为能力受限,家属可申请鉴定老人签约时的行为能力状态,若存在认知能力下降(如未确诊精神障碍但判断能力不足),可能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签约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否则该培训协议无效。

问题②:家属要求解除签约,如何举证维权?

律师解答

刘浩律师:家属应尽快固定证据,保存好与涉事公司的聊天记录、合同文本、教学视频、付款凭证等,还可以收集其他受害者的相关信息,形成更加完整的证据链。

在维权途径上,鉴于涉事公司已失联且可能涉嫌犯罪,建议家属优先采取刑事手段报案处理,若刑事立案成功,可通过追赃程序挽回损失。若刑事立案未能成功,还可采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的行政手段,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民事手段,综合维护权益及挽回损失。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