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13 15:44:31

当银发族遇上直播带货迷局……

作者:本报记者 林扬阳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问题⑦:直播平台在此事件中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律师解答

刘浩律师:直播平台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发生消费争议的,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信息。若平台未能向李女士及其家人提供涉事公司的有效信息,则构成对该条款的违反。根据该条例第五十条,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最高30万元),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十四条规定,网络直播间销售商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的真实姓名、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向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请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承担责任后,向直播间运营者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平台具有信息披露义务,应当记录并保存直播间运营者的真实身份信息,并在消费者维权时提供。若平台未能履行该义务,导致李女士及其家人无法联系涉事商家,平台需承担先行赔偿责任。

从平台的审核义务来看,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指出,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加强对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直播营销人员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涉事公司已处于经营异常状态,但平台未通过公开渠道核验或忽略风险,属于审核过失。平台可能因“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被认定存在过错,需承担补充责任。如果平台收到过消费者投诉,明知或应当知道涉事公司利用其平台实施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却未采取必要措施,如限制该公司在平台上的推广、经营活动,平台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可能被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整改)。

律师提醒

这起事件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对于老年人来说,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和诱惑。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合同签署等重要事项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如果对某些内容感兴趣,一定要先与家人沟通,听取家人的意见。同时,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辨别能力,保护好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避免在不可信的平台或链接上进行操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财产损失。

作为家属,应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帮助老年人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教导他们如何识别网络诈骗、虚假信息等。一旦发现老人可能遭遇网络诈骗或陷入不合理的交易,要保持冷静,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报警或寻求法律帮助等。

此外,直播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和主播的审核与监管,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对于存在欺诈行为或经营异常的商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限制其经营、下架商品、公示信息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注册地址、经营行为等方面的核查。对于利用“虚假地址”注册、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公示,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普法后记

莫让知识付费变成“养老钱收割机”

74岁老人陷入直播带货培训骗局的遭遇,折射出银发群体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权益保护困境。

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壁垒、对“轻松创收”的朴素期待,以及对“合同即保障”的固有信任,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精准围猎的突破口。那些以“知识付费”为名的陷阱,不仅利用信息差编织虚假承诺,更以“虚假地址”“经营异常”等手段切断维权路径,让老人陷入财产损失与情感焦虑的双重困境。

守护银发群体的数字权益,需要家属多一份关爱、平台多一份责任、监管多一份力度。唯有多方合力筑牢防线,才能让“知识付费”回归赋能本质,让老年人在拥抱数字生活时,既能感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能守住安稳。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