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龙岩市新罗区的外卖配送站,骑手小李的餐箱里除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附带一些精心设计的法律知识卡片。“加入‘法治岩声’普法队后,我们送餐时顺带普法,街坊们都说实用。”小李笑着说。这一生动场景,正是福建省持续擦亮1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的缩影。 148,谐音“要司法”,寓意群众遇到法律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求助。148公共法律服务涉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司法行政业务,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抓手。从东海之滨到武夷山脉,从都市商圈到偏远村落,一张普惠均等、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正悄然守护着千家万户。 牢记嘱托 探索为民新路 1999年,福建全省84个县(市、区)、506个乡镇(街道)开通了尾数为148的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开通进度居全国前列。 2000年2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推动将开通“96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纳入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还专门回信,要求让148工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开心锁”“连心桥”“守护神”。同年10月,省148指挥中心正式运转,推行“有问必答、有纠必解、有诉必帮、有困必助”承诺等机制,筑牢服务根基。 2008年起,一系列重要政策陆续出台,推动148服务全面融入福建科学发展大局。2014年,该平台已从单一热线拓展为多功能、跨领域的法律支持体系,更加凸显民生导向与服务全局的定位。进入“十三五”,福建148工作持续升级,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协同发展。如今,148坚持守正创新、品牌引领,通过“新时代福建148品牌三年行动”,全面打造便民、利民、惠企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体现福建特色、贴合群众需求的法治为民新路径。 二十余年,初心如磐,这条法治为民之路不断延展。 90多座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如同星罗棋布的港湾,1100多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延伸至治理末梢,16000多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点)如毛细血管般深入最基层。 “以前有纠纷要翻山越岭去县城,现在走到村头就能咨询律师哩!”宁德市下党乡茶农老杨指着村口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笑容里洋溢着踏实与便利。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村,“家门口的法律顾问”不再是一句口号。 法律服务热线从最初的“96148”,一路升级为集成化的“12348”平台,实现从“一线通”到“一网办”的跨越。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闽执法”平台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检查。(省司法厅供图) “平台群众满意率99.7%,及时查阅率、按时办结率、反馈回复率均达100%,参评率和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省司法厅工作人员介绍,“很多老人说,打148热线比打给外地子女还管用,因为这里‘事事有回音’。” 多年耕耘,结出硕果。25个省级、64个市级便民利民惠企服务品牌破土而出、次第花开,标杆效应显著。这不仅是名字的变化,更是一场服务理念的深化与服务能力的跨越,彰显出以民为本、响应时代的内在追求。 优质服务 畅通法治末梢 “真没想到,通过手机就能办理公证,真是太方便了!”宁德市民张先生因出国需要办理学历公证,通过“公证云”在线公证平台,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全部流程。这种便利得益于宁德市打造的“宁小证”公证品牌,打破了各公证机构间的信息孤岛。 同样带来便捷的,还有福州市鼓楼区“法务速递”品牌。它整合35个窗口和615家法务机构,提供涵盖涉台、涉侨、涉企等事务的一窗通办服务;线上则通过“法务超市”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服务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而在厦门,“凤凰花”律师服务品牌已组建88支满怀公心、爱心与恒心的律师志愿服务团队。他们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讲、提供法律咨询、实施法律援助、参与纠纷调解,从营商环境到乡村振兴,从生态治理到区域协作,用实际行动为百姓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石狮市的“三链融通”通过打造协同保护链、系统治理链和多元服务链,护航电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福州市马尾区“彩虹桥”品牌融合七项司法服务,以“初心红”“专精蓝”“暖心黄”勾勒出基层治理新图景;三明市沙县区“三治融味”则致力于以法治守护沙县小吃这一富民产业,推动“善治、精治、共治”深度融合……法治暖流,正悄然浸润每一个角落。 法律,如何从条文走进人心?福建的148品牌,给出了带着烟火气的答案——扎根于民、服务于民。 如今,一批批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蓬勃涌现,它们以创新实践拓宽了法治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显著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实效性。法治正以更加优质高效精准普惠的服务融入发展大局。 守正创新 回应治理难题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是148品牌服务社会治理的关键着力点。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的矛盾,福建的148品牌如何解题?答案,正蕴藏在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创新相融合的生动实践中。 省司法厅率先在全国成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系统化构建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蒲公英”法治品牌。目前,联盟已发展普法队伍4876支,汇聚志愿者超过16.7万人,他们深入一线,紧跟时代、聚焦热点,灵活运用快板、歌舞、短视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贴近民心。 云霄县创新推出“移动调解”模式,配备了搭载移动办公设备的专业调解车。调解员化身法治“轻骑兵”,一旦接到纠纷信息,便第一时间赶赴田间地头、厂矿社区,现场开展调解、笔录、释法和协议签订工作,真正实现响应“零时差”、调解“零距离”、衔接“零失误”。 南安市锚定基层治理堵点,以纠纷化解入题,以人民调解员协会为平台,创设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民事案件赔偿承诺金、人民调解慈善救助金“三金机制”。此外,华安县的“四对比五算账”调解法、龙岩市的“智慧e调解”平台等,也都融合了传统解纷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多元、高效的矛盾化解机制,为基层和谐稳定注入坚实力量。 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多方力量,以体系化、多元化的方式定分止争。这些不仅是方法的创新,更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深刻智慧,在持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写下具有福建温度的注脚。 品牌引领 护航开放发展 立足福建区位优势,148品牌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展现法治护航的担当与智慧。 厦门打造海丝中央法务区,提供跨境纠纷“一站式”解决方案。借助“跨境证据云平台”,国际商事案件最快7天即可办结,效率显著提升。区内还集聚了域外法查明中心、国际破产协会中国中心及中国海事仲裁委海上丝路仲裁中心,创新推出“异步审理”模式,服务“一带一路”项目金额已超400亿元,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强法治后盾。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在厦门举办。(省司法厅供图) 平潭创设“同心圆”涉台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立足于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战略定位,发挥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优势,通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延伸法律服务半径,优化法律服务模式,为台胞台企提供多元法治需求解决路径。漳州“闽台亲”品牌,通过送政策送服务进台企,为台企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设立全国首个全部由台胞组成的漳州市台胞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由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仲裁员组成的涉台公共法律服务团,向台胞台企提供全业务、“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目前,闽台已共建超20个法律合作平台,法务咨询量持续增长,法治正在成为融合发展的坚实桥梁。 在生态司法领域,长汀创新实施“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机制,已建立近30个生态修复基地,违规企业可通过认购碳汇、补植林木等方式履行责任。武夷山推出“生态公证”服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茶园,2024年办理2800多份生态保护协议。得益于此,全省生态环境类案件近三年下降31.5%,福建经验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介,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宝贵智慧。 历经多年扎实的品牌建设,法治正以多元、精准、高效的服务融入发展大局,既守护青山绿水,又护航开放合作,更温暖两岸民心,书写出一份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奋勇争先 擘画法治新篇 站在新起点,省司法厅明确提出“五个坚持”,高质量推动品牌建设: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确保148品牌建设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砥砺前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富强福建、创新福建、活力福建、幸福福建、美丽福建、平安福建建设,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产品;坚持人民至上、司法为民,持续推进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148品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多元需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同,以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载体,整合资源,加强覆盖多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支持鼓励先行先试,扎实推进法律服务行业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望前路,福建148品牌建设将持续深化、不断跃升。这条法治为民之路,不仅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更将以奋勇争先的进取姿态,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新时代法治建设中勇立潮头、再上台阶。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