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条乡村路 ——南平市公安机关推进“南盾5号”专项行动织密农村交通安全网 秋收时节的闽北乡村,公路旁金黄的稻田与醒目的交通安全警示牌相映成趣。自10月1日起,南平市公安机关启动主题为“控事故、稳道安”的“南盾5号”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紧扣农村交通安全薄弱环节,以“依法排查、依规管控、普法惠民”为主线,从源头隐患治理、路面违法查纠、法治宣传教育3个方面精准发力,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依法排查除隐患 让“法治”跑在风险前 “路面不是‘晒谷场’,占用道路晒粮不仅违反规定,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您看这起案例就是教训……”10月13日,在光泽县322国道止马镇路段,民警拿着事故案例警示宣传册,向占道晒谷的村民讲解法律后果。 金秋丰收之际,部分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贪图一时方便,将收回来的粮食直接铺在公路上,把公路当成“晒谷场”,不仅影响车辆通行,也埋下交通安全隐患。连日来,邵武交警联合乡镇道安办和农村派出所采取“劝导+宣传”等举措,全面筑牢辖区农村道路安全防线;浦城交警联合辖区乡镇道安办、派出所针对辖区易出现晒粮现象的路段,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帮助村民将粮食转移到安全场地晾晒…… 这一幕幕,正是南平市公安机关以法治手段整治农村交通安全源头隐患的缩影。 专项行动中,南平公安锚定“源头清零”目标,将“依法治理”贯穿隐患排查全过程。在重点车辆与人员监管上,民警深入厂区、茶园、养殖场等场所,与重点企业负责人、重点车辆所有人和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严禁接送务工人员、学生等重点群体的车辆违法载人、违法超员。
民警深入厂区、茶园、养殖场等场所,与重点企业负责人、重点车辆所有人和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 同时,南平公安针对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农村常用交通工具,民警宣传无牌电动车以旧换新工作,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和加装遮阳棚的违法行为;对符合上牌标准的无牌三轮车,督促车主完成注册上牌;完成货车盲区安全系统安装,持续推进农村三轮车分色管理、面包车网格化综合治理,不断完善车辆信息台账。截至目前,全市重点车辆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学习率达98%以上,农村二轮车头盔佩戴率达62%,面包车、三轮车排查率分别为96%和82%,无牌三轮车“控增量、减存量”成效显著。
南平公安联合多部门对通往寺庙、茶山、景区的道路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险要路段防护设施缺失、平交路口视距不良等问题进行整改。 道路隐患治理同样以“依法施策”为准则。南平公安联合公路、乡镇道安办等单位,对通往寺庙、茶山、景区的道路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险要路段防护设施缺失、平交路口视距不良等问题,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落实“一点一策”整改,推进路侧险要路段“三必上”(警告标志、减速带、防护栏)、平交路口“五必上”(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减速带、警示灯)。目前,“千村万路”重点村庄与道路已完成全年目标的80%,各地累计完成251处以上道路隐患“微治理”,每一处整改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责任时限。 依规管控提质效 让“法治”覆盖每段路 “您驾驶的面包车涉嫌超员,请配合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相关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10月20日,在松溪县郑墩镇圩日执勤点,松溪县公安局河东派出所民警依法对一辆超员面包车进行查处。这是南平公安依托“全警管交通”机制,依规开展路面管控的日常场景。 为提升路面违法劝导查纠的法治化、精准化水平,南平公安整合警力资源,将“依法履职”融入每一项管控举措。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圩日、民俗活动等人员聚集时段,公安部门联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查处违法超员、违法载人、酒驾醉驾、无牌无证等严重违法行为,确保每一起查处均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行动以来,农村道路重点违法查处数量同比上升140%,“违法必查、查必依法”的高压态势有效震慑交通违法行为。
民警通过路面巡查,对发现的交通违法当场依法开具法律文书,确保执法规范。 农村派出所“全警管交通”机制的全面落地,让法治管控延伸至乡村末梢。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南平公安整合情报指挥中心、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资源,实现违法线索“一体化研判、精准化推送”。农村派出所民警每日通过路面巡查、公共视频开展执法,对发现的交通违法,当场依法开具法律文书,确保执法规范。数据显示,行动期间农村派出所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量同比上升65%,占全市现场查处总量的63%,该机制成为乡村道路的“法治守护者”。
南平公安深化公路安全防控体系应用,加强对国省道超速违法车辆预警拦查。 科技赋能则让依法执法更高效。南平公安深化公路安全防控体系应用,对货车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数据筛查,累计分析布控违法车辆超20辆,路面预警拦截率提升20%,每一次拦截均有完整的电子证据链支撑。同时,依托公路防控体系查处的5级以上严重违法数量超200起,实现“以数据制导、以法律定责”。 建阳公安创新“交警+派出所”片区联动机制,成为法治管控标杆。该机制以分片协同为核心:水吉中队、机动中队分别承担东西部乡镇管控,城区与新区中队合力守护中片区域,既有效补充农村警务力量短板,又通过跨部门协作让执法更加公正,提升交通违法查处质效与治理精度。截至目前,南平市农村派出所共依法查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3万余起,同比提升65.21%,农村道路交通环境在法治管控下持续净化。 普法惠民入民心 让“法治”与百姓同行 “三轮车,莫载人,违法载人受处分;过马路,看信号,法律规定要记牢……”10月22日,在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义诊现场,建瓯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用建瓯方言表演的三句半《铭记交规 善待生命》,引得村民阵阵掌声。这是南平公安将法治宣传融入民生场景的生动实践。 专项行动中,南平公安紧扣“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农村群众认知特点,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法治宣传,让交通安全法走进乡村、深入人心。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南平公安通过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等平台,发布“两公布一提示”,同步解读关于假期出行的相关规定;结合“美丽乡村行”巡回宣传,民警深入田间地头,用“稻穗旁讲法律法规”的方式,讲解秋收农忙时三轮车违法载人的法律后果;针对新修订的《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全市组织不少于1次的专题宣讲,用“案例+法条”的形式,解读电动车登记、头盔佩戴等新规,让群众懂法、守法。
民警用“案例+法条”的形式,向群众解读电动车登记、头盔佩戴等新规,让群众懂法、守法。 老年人群体是法治宣传的重点对象。南平公安联合卫健部门,排查国省道沿线65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建立专项台账;依托“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平台,借老年人集中体检、重阳节等契机,开展“警医同行”法治宣传。在建瓯阳泽村义诊现场,民警设置“法治咨询台”,一对一解答老年人关于“过马路如何避险”“乘坐三轮车是否违法”等问题,发放宣传手册;公安、卫健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医疗队下乡巡诊时,交警同步随行,利用老年人候诊间隙播放交通违法警示片,通过“查身体、学法律”一站式服务,破解农村老年群体“学法难、守法意识弱”的问题。
民警深入乡村向老年群体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针对农村民俗活动的安全风险,南平公安以法治宣传筑牢“预防线”。民警发动村干部、劝导员、红白喜事管事人签订《交通安全法治劝导承诺书》,明确“三到位”责任:村干部对民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交通违法提前预判、督办到位;劝导员上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集会出行的规定,履职到位;管事人在活动现场提醒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提示到位。目前,南平全市国省干线沿线村居已组织至少2次交通法治集中宣传活动,农村民俗活动期间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守法出行”成为村民的自觉选择。 法治护航,安全同行。南平市公安机关以“南盾5号”专项行动为抓手,用依法排查除隐患、依规管控强震慑、普法惠民筑防线的“三步法”,为农村道路系紧“法治安全带”。南平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专项行动成效,完善农村交通治理长效机制,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条乡村路,为乡村振兴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