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套机制系统、务实,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会上,龙岩的经验介绍引发全国参会者的热烈反响。作为先进典型,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分享的“司法+金融”协同治理路径,成为会场焦点。线上提问接连不断,“流程能否直接复制”“希望赴龙岩实地学习”等留言刷屏聊天区,不少同行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寻求深入对接。 这片响起“龙岩声音”的红色热土,本就深植着金融与法治共生的基因。这里是红色政权首部“银行法”《闽西工农银行章程》的诞生地,也是红色调解传统的发祥地之一。1930年的闽西,硝烟未散,革命先辈怀揣“解除工农痛苦,发展农村经济”的初心,在简陋民房中起草了这部开创性的金融规章。如今,翻阅那泛黄纸张,“信用合作”“借贷公平”等朴素规定清晰如初,与当下“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群体”的普惠理念跨越时空呼应。 长期以来,金融纠纷“调解难、诉讼慢、信用修复难”三座大山,横亘在众多寻求普惠金融支持的个体与小微企业面前。 出路何在?2022年,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协同”创新,为破解困局提供了答案。法院告别“单打独斗”,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共同组建“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这远非部门的简单叠加,而是构建“司法引导+金融纾困+信用修复”三位一体的机制革新,旨在让金融纠纷实现“一站化解”。 中心成立不久,便迎来首个“硬骨头”。个体工商户陈先生因客源锐减,拖欠银行8万元经营贷款达半年。面对催收,陈先生或避而不见,或情绪激动称“要钱没有,等着倒闭”,银行已准备提起诉讼。面对僵局,中心启动联动机制:法官主动介入,向陈先生剖析逃避责任对征信的危害,阐明调解的自愿性与法律效力,逐步消解其抵触情绪;同时,以真实案例对比“诉讼导致店铺被封、征信受损”与“调解实现分期还款、信用修复”的利弊,最终说服他回到谈判桌。另一边,调解员邀请银行信贷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依据店铺近期流水测算陈先生月均还款能力,协调银行减免3000余元违约金,将剩余本金分16期偿还。最终,通过信用修复机制兜底保障,约定只要陈先生连续按时还款,银行即出具结清证明并推送征信。 此案成为“三位一体”模式成功验证的首个样本。此后,辖区金融机构遇类似纠纷,优先考虑对接中心,而非直接诉诸司法程序。 龙岩的经验并非一蹴而就,其核心在于“机制共建、人才共育、政策共济、风险共防、信用共修”的“五联”协同体系。 中心建立健全“三级过滤”体系,完善“银行催收先行、行业调解前置、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过滤体系,压实银行第一催收人责任。通过公安、运营商修复当事人实名号码,借助行业组织力量,实现精准触达、切实纾困;41名银行业精英组成的调解队伍,既懂金融又通人情,曾为停业小吃店老板协调24期还款方案,还对接社区团购平台助其重获生机;通过司法建议、监管约谈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实质性“让利”,辖区21家分行已出台78类优惠政策,累计为困难主体减免各项费用4515.08万元,帮助362家小微企业获得续贷支持;法院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动,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等8项协作机制,破解24项金融顽疾;推行的“一户一策”信用帮扶更让失信主体重获希望,个体工商户林女士在履约后成功修复征信,不仅店铺重现生机,还获批了新的创业贷款。 扎实的创新实践,收获了广泛的认可与回响。“龙岩做法”先后获国务院《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全国推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经验,被《中国改革报》《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如今,这座红城的金融协同创新仍在前行,司法服务与信用帮扶如同涓涓细流,守护着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蓬勃希望。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