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19 12:40:28

厦门市司法局出台十项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余晶 通讯员 欧阳瑞丁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契合实际需求

营造有温度的法治

为解决涉企矫正对象监管安全和经营外出的矛盾,2023年12月,海沧区司法局先行破局,与海沧区检察院共同制定了《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社区矫正对象刘某(化名)就是这一措施的受益者。6月29日,他的公司在深圳市的一个项目即将封账,需要本人前往处理。嵩屿司法所所长余明说:“刘某严格遵守日常监管规定,于是我们依据相关办法,开辟绿色通道让他外出。”

截至2025年8月底,海沧区已有超70名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获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一人出现脱管、漏管情况。

将探索实践固化为制度措施,惠及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厦门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开展调研,研究制定《厦门市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信用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确保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经常性、紧急性外出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听到这项政策出台的消息后,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某连连点赞,“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目前他在同安经营着一家摩托车润滑油销售公司,偶尔外出需要提前审批,“但有时候事情比较急,审批材料一时没办法准备好。”制度化的举措能进一步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执法监督方面,4月22日,《厦门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率先出台,全面推动涉企行政检查“无事不扰”新模式。这一创新的制度设计在市、区各执法部门逐步落地落实,确定全市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3559项、行政检查“白名单”企业16320家、“无事不扰”清单1287项,并动态调整“重点监管”清单,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做到“清单外无检查”,从源头上遏制随意检查。

此外,厦门市还推行“综合查一次”破解多头执法,创立了“扫码入企”“企评执法”制度,并利用“闽执法”平台打通监管数据壁垒。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厦门企业负担明显减轻,近60%执法部门行政检查数量同比大幅下降。“‘无事不扰’理念深入人心,不仅缓解企业的‘检查焦虑’,也优化了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厦门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陈俊聪表示。

推进涉外法治

护航企业破浪远航

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无限机遇,通过这条“幸福路”,企业不断加快海外布局步伐,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海外投资、设立生产基地等多元化模式转变。

9月7日,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国际英文版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个由政府搭建的中英文双语涉外法律服务线上平台,既能向国外用户展示法务区总体情况、建设成果及入驻机构信息,帮助海外企业“引进来”;又能为国内企业提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地图、国际商事海事调解、域外法查明等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目前“海丝法务通”平台还专门开辟供应链法律服务专区,为“加速”出海的供应链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8月29日,厦门市涉外法律服务团成立以来的首场宣讲会成功举办,涉外法律服务团提前向涉外经贸企业发出问卷,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诉求及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50名企业代表来到现场,与服务团律师开展互动交流。

这支由涉外“精英律师”组成的涉外法律服务团在今年4月份成立。首批20名成员从全国、省级涉外律师人才库中遴选出来,用更扎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从风险评估到争议解决的“全链条”法律支持,真正实现“企业出海,法治护航”。

涉外法律服务团团长曾辉是全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成员。他说:“处理涉外法律事务,单个律师、律所的能力往往有限,服务团的成立能够链接更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企业所用”。目前该团还在编撰《新形势涉外法律服务手册》,针对涉外经贸企业面临的新难题和法律实务性问题,集结涉外律师力量撰写解读文章。“我们的文章要兼具可读性和实用性,做成企业面对实务问题的‘红宝书’。”团员陈川律师说。

聚焦民营企业不断更新的发展需求,涉外法律服务还在不断扩容、升维、提质。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贸易救济法律服务中心、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机构等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先后成立、不断发展,为海外企业“引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