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在“高质效检察管理建设年”活动中,莆田市检察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托今年第三季度工作分析会机制,深入研判全市案件质效变化态势,系统查摆业务短板,精准指出各基层检察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指导整改落实,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实处显现。 活动中,仙游县检察院坚持问题导向,赋能履职增效;荔城区检察院以精准监督推动规范运行;城厢区检察院以机制创新激活办案动能;涵江区检察院通过集中攻坚提升办案质效;秀屿区检察院通过靶向施策,实现办案、监督、管理全面突破。5家基层检察院各展所长,用数据说话,以实效证明,展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这些成效不仅体现了检察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更彰显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莆田市检察机关正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 仙游县检察院: 坚持导向 赋能履职增效 □本报记者 吴楚娴 通讯员 黄冰冰 文/图 仙游县检察院用行动和数据写就的“季度答卷”令人瞩目:较上半年,立案监督成功率上升23.1%,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采纳率上升5.2%,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提升2.37%,实现虚假诉讼监督案件“零的突破”,公益诉讼延伸至国防军事新领域,监督格局持续拓宽。
仙游县检察院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 ‘精准把脉’助发展”活动 面对刑事诉讼监督规模下滑、量刑建议精准度待提升等问题,仙游县检察院坚持“理念破冰+实践深耕”,将检委会打造为“研学平台”,统一司法尺度,提升监督“内功”。围绕立案、侦查等关键环节,强化实质性监督,取得明显成效。在巩固刑事监督成果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监督领域,展现检察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为解决管理粗放、业务分析与办案脱节等问题,仙游县检察院着力推动管理从“宏观把握”向“微观诊断”深化。案管部门联合业务部门开展盗窃类犯罪专项研判,试行跨岗办案、组建专业办案组,有效破解能力“偏科”难题,第三季度案件审结率较上半年提升9.97%。管理机制的优化,让督导更精准、办案更规范。围绕业务短板下发34个问题清单,靶向督导,对54件重点案件开展专项评查,切实为司法行为装上可靠“校准器”,推动质效稳步提升。 针对专项工作推进慢、检企联络站“空转”等问题,仙游县检察院坚持“走出去+沉下去”,推动检察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通过优化整合检企联络站点,“撤点并站”,保留3个核心站点,协同工商联等部门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服务。深耕司法救助工作,办理救助案件5件5人,发放救助金7.4万元,纾解群众急难。选送的未检法治课程入选省级精品,未检品牌愈发响亮。通过专项监督,监督立案涉企案件1件1人,并联合工商联会签文件,畅通涉企案件线索反映渠道。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拓展至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新领域,展现检察作为。 这份“季度答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仙游县检察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更扎实的履职、过硬的业绩,书写年度更优异答卷。 城厢区检察院: 机制创新 激活办案动能 □本报记者 吴楚娴 通讯员 邹莹莹 文/图 城厢区检察院用三轮“类案复盘+个案研讨”给出整改答案:认罪认罚适用率呈逐季上升趋势,上诉率减少0.12个百分点,服判率提升,审判活动监督实现零的突破,提出检察建议2件,采纳2件,采纳率100%,纠正漏捕漏诉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率同比增加27.61个百分点,提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及纠正违法检察建议同比增加22.79个百分点,侦查活动监督质效实质性提升。
城厢区检察院“个案分析+类案复盘”研讨会现场 面对“以新抓手促流程监控有待提升、对重点办案领域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等问题,城厢区检察院构建“部门自查+交叉评查”双线联动机制,实现案件质量监督无死角。通过压实办案部门自查主体责任,各业务部门对照评查标准,对被抽选案件进行全方位、全流程自查;抽选业务骨干组成评查专班,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设定差异化评查维度进行评查;召开检委会会议集体讨论,自查部门负责人、评查人员及检委会委员展开同堂交流,直指案件诉判不一、证据标准认定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案件质量问题。通过引入多元主体参与案件质量“把脉会诊”,打破单一评查视角局限,确保问题查摆精准、标准把握统一。 在个案研讨方面,聚焦“点”的深度,精准分析个案突出瑕疵。该院通过选取存在争议或已显现问题的典型个案,开展“解剖麻雀”式复盘,自查、评查出问题21处,深挖问题根源,实现办案能力的“靶向性”提升。针对“对被告人认罪态度预判不足,影响庭审效果”问题,开展推门听庭评议活动12场次,精准提升公诉人出庭履职能力;针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说理性不足”问题,动态开展检察建议专项评查,发现并纠正部分检察建议质量不高、跟踪乏力等问题;针对“审判监督标准把握不准,成效不彰”问题,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管理工作的意见》,形成一体化监督合力。 在类案复盘方面,聚焦“面”的广度,系统梳理类案共性问题。该院重点选取刑事检察“诉判不一”案件,归纳总结出共性问题12项,探究问题成因,集智攻关,提升类案办理质效。针对“经济类犯罪指控数额被法院删减”问题,发挥检委会宏观管理作用,明确注册商标标识“件”的认定标准;针对“聚众斗殴类案中,主从犯、是否持械、自首等重大定罪量刑情节的证据核查缺位”问题,实行“自检自查”到“交叉互检”,推动同类问题“动态清零”;针对“开设赌场类案中,引导侦查取证不力”问题,制定类案证据收集和审查指引,引导侦查机关精准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 质效提升之路没有“终点线”。未来,城厢区检察院将把“双线联动”监督机制作为常态化机制,持续深化个案研讨“靶向治疗”与类案复盘“系统施治”,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把整改成果转化为履职动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秀屿区检察院: 靶向施策 实现全面突破 □本报记者 吴楚娴 通讯员 唐静 文/图 秀屿区检察院用实干书写的“季度答卷”展现显著成效:审查起诉办案时长缩短39.77天,“四大检察”听证实现全覆盖,纠正漏捕漏诉率提升4.4%,认罪认罚适用率提升3.64%,裁判改变起诉情形下降71.11%,监督公安机关撤案率提升50%,虚假诉讼实现“零突破”。
秀屿区检察院案件质量讲评会现场 找准病灶只是起点,对症下药方见真章。秀屿区检察院以问题为导向,在认罪认罚适用、办案效率提升等重点环节精准发力。通过逐案排查化解,认罪认罚适用工作取得新进展。针对“诉判不一”问题,加强与法院常态化沟通会商,共同参加同堂培训。创新建立检察办案用时提醒机制,将办案效率纳入案件质量评查体系,推动办案节奏明显加快。通过强化案件质量管控,裁判改变起诉情形较上半年大幅下降,案件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聚焦监督主责主业,该院持续加强对侦查措施违法、强制措施违法等深层次问题的监督,促进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结合刑事“挂案”清理专项工作,对照清单全面审查,监督立案撤案工作取得新进展。强化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精准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实现虚假诉讼“零突破”。全面推进检察听证工作,“四大检察”实现检察听证全覆盖,以公开促公正,以听证赢公信,推动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构建“大管理”格局为目标,秀屿区检察院推动检察管理向精细化迈进。进一步压实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管理责任,出台多项制度规定,形成制约有效的管理新体系。健全完善智能预警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实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强化案件管理与检务督察协同衔接,建立整改销号制度,构建多层级的评查体系,实现以查促改提升整体办案质效。 秀屿区检察院以问题为导向,用数据和实效展示了阶段性整改成果和检察担当,持续书写人民满意的检察答卷。 荔城区检察院: 精准监督 推动规范运行 □本报记者 吴楚娴 通讯员 韩梅婷 文/图 荔城区检察院用实干与实绩书写的季度答卷亮点纷呈:立案监督率提升1.29个百分点,侦查活动违法监督率提升0.86个百分点,纠正漏捕、漏诉率提升7.94个百分点,监督侦查机关立、撤案上升至16件,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数量累计达54件,监督实效显著增强。
荔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与协助配合办公室联席会议现场 面对办案质效不高、主动监督意识薄弱等短板,荔城区检察院坚持以“精准化+规范化”为核心抓手,深化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通过提前介入重大案件、精准引导侦查方向、深化证据审查与类案研判等举措,全方位推进侦查活动规范化建设,推动“两项监督”工作质效持续向好。这一系列扎实举措使得监督数据全面提升,展现了监督工作的实际成效。 针对争先创优意识有所减退的短板,荔城区检察院靶向发力,构建“承办人申报——部门筛选——专项打磨”的特色培育机制,以“实战化练兵”强本领、“一体化培训”聚合力,重点攻坚数字检察品牌建设,推动多项工作突破“瓶颈期”,迈入“新赛道”。这一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1件案例入选省级“法检合力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优秀案例;4篇调研文章在省级征文中获奖,其中2篇斩获一等奖;1名干警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2名干警在市级刑检法律文书制作业务竞赛中斩获佳绩;“美荔未来”未检云平台月均访问人数较上半年增长143%,平台影响力持续扩大。 为解决专项工作推进不够问题,荔城区检察院聚焦“挂案”清理等重点工作,对接公安机关,通过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及法律监督模型等多元手段,重点排查犯罪嫌疑人在案等10种类型案件,精准摸排长期滞留侦查环节的案件线索,切实破解案件长期搁置难题,减轻当事人诉累,提升司法质效。通过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强化检警协作,先后对158件不捕、退补后公安机关未重报案件开展逐案核查;通过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方式,锁定“挂案”6件10人;通过会商机制推动公安机关依法撤案4件4人。 步履不停,奋斗不止。荔城区检察院将继续磨砺监督办案的锋芒,激发创新突破的锐气,在检察实践中,持续书写高质量的“荔城答卷”。 涵江区检察院: 集中攻坚 提升办案质效 □本报记者 吴楚娴 通讯员 林剑锋 审查起诉案件平均用时从94.6天压缩至70天,效率提升26%;诉判不一案件环比下降63.3%;监督立案实现“零的突破”;退回补充侦查案件环比下降16.7%;公益诉讼拓展至安全生产、文物保护等新领域。这一组数据背后,是涵江区检察院直面“办案质效待提升、业务管理不精细、案件内控薄弱、质量管理浅表化”等问题,开展集中攻坚后取得的显著成效。
涵江区检察院邀请市区两级院检察院就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开展庭审评议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院推行的“内外兼修+流程再造”工作机制。面对案件办理周期偏长、监督质效不高等问题,该院建立检察官个人办案质效管理台账,强化实质化案件流程监控,推动办案效率全面提升。聚焦业务管理粗放问题,从深层次入手,高质量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精准把脉问诊。针对存疑不捕、逮捕后继续侦查缺乏实质进展、扣押财物未尽说明义务以及类案涉案金额认定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依托检警联席会议平台统一认识、消除分歧,推动执法司法标准统一,提升办案质量。 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该院还创新开展案件质量交叉评查,打破“体内循环”桎梏,与荔城区检察院组建多领域专业化评查小组,深挖深层次案件质量问题,并建立实质性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司法办案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一创新做法获得《检察日报》刊发推介,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通过内外协同,该院对内完善“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对外加强与法院沟通,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类案销售金额的认定标准达成共识,从源头上保障起诉案件质量。 这份“季度答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涵江区检察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在“提质效、优管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