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12 12:57:14

律师解读新消费场景下的法律边界

作者:本报记者 张嘉慧   来源:本报记者 张嘉慧   责任编辑:

“主理人”开店不能“不理人”

——律师解读新消费场景下的法律边界

从社交平台上“主理人主打不理人”“叫声服务员,能气疯一群主理人”的调侃刷屏,到现实中“预约才能进店”“新客遭冷遇”的消费体验争议,曾被冠以“城市调性塑造者”的“主理人”群体,如今正遭遇口碑的滑铁卢。

“主理人”是舶来词,最初与设计师品牌、独立买手店、精品咖啡等小众文化深度绑定,其核心在于通过个人审美输出构建独特品牌理念,传递差异化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普通商铺经营者贴上“主理人”标签,这一身份逐渐变味:有的借“独立设计”之名抬高物价,一杯成本几元的咖啡标价近百元;有的以“小众社群”为噱头设置消费门槛,对熟客笑脸相迎,对新客冷若冰霜;更有甚者在商标使用、商品宣传中打擦边球,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当“主理人”从文化符号演变为商业标签,新消费场景中的法律边界也愈发模糊。近日,记者邀请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黄静如,聚焦“主理人经济”中的典型法律争议,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厘清权利和责任的界限。

问题①:在劳动关系中,“主理人”的法律定位是什么?

律师解答

黄静如律师:“主理人”并非法律明确界定的概念,其身份需结合实际经营模式判定。在我国法律框架下,这一角色可能存在多重法律定位。

若“主理人”受雇于店铺,参与日常运营管理并领取固定报酬,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管理从属关系”“支付劳动报酬”等要件,则属于劳动者。店铺应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若“主理人”是店铺的投资人、合伙人或自主创业者,其角色则更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经营者”,需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对店铺的债务、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问题②:普通商品在“主理人店”被包装后高价出售,远高于市场价,此行为合法吗?

律师解答

黄静如律师:商品定价是否合法,核心在于是否遵循“明码标价”和“不欺诈”原则,而非价格高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除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商品(如天然气、医疗服务)外,市场经营者可以自主制定商品价格,法律并未对商品价格进行限制。

即使一杯咖啡成本仅5元,定价80元也不违法,但前提是标价清晰明确,未隐瞒价格信息;未通过虚假宣传抬高商品价值,例如宣称“独家手工制作”,实际为批量代工,或虚构“限量发售”,却暗中补货。

若存在欺诈行为,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之规定,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此外,《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问题③:部分“主理人”提供的商品,用话术模糊商品信息,宣称“进口原料”却无法提供产地证明,该行为违反哪些规定?

律师解答

黄静如律师:此类行为通过误导消费者对商品产地、品质的认知,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判断,涉嫌虚假宣传,若涉及食品还可能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因此,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商家不得拒绝或隐瞒。这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定要求。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若“主理人”宣称“进口原料”却无法提供报关单、产地证书,或虚构“稀缺产地”抬高身价,均构成欺诈。

涉及食品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若“主理人”无法出示产品的真实原产地证明、进口凭证或报关单,已涉嫌虚假标识,违反相关条款,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消费者若发现此类问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主张退货并要求赔偿。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