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21 17:43:03

在家长里短间 守护万家灯火

作者:福建法治报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社区警务,是藏在烟火里的守护。陈海清、郑丽敏、谢银华3位基层民警扎根基层,以不同的“阵地”书写相同的担当。他们把派出所“搬”进百姓生活,让警徽在家长里短中闪光,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真心焐热民心,成为群众心中稳稳的依靠。

陈海清:矮板凳上,他记录下43本“民生日记”

□陈晋东

8月13日,漳平市公安局桂林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海清起了个大早,7时许,他就来到李阿婆家,坐在矮板凳上,与李阿婆攀谈起来。原来,李阿婆腿脚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前日打电话跟他说了要补办户口簿的事,这次专程上门了解情况、领取材料、帮她申办。陈海清边问边在警务日志上记录着相关信息。这是陈海清20年如一日的社区工作常态,他走遍了桂林街道的4个社区、72条街巷,在老百姓家里、门前的千百张矮板凳上,记录了43本“民生日志”。

社区工作虽然平淡而繁杂琐碎,但陈海清乐此不疲,他喜欢与群众在一起,力所能及地帮他们办点事、解难事。久而久之,群众对他的称呼也从“小陈”变成了“陈叔”。他觉得,这份亲近很珍贵,自己的从警人生很有意义。

陈海清坐在矮板凳上向群众讲解诈骗案例。 □陈浛崴 摄

走在桂林社区的街巷中,可以发现商铺门前、群众家门口都摆着矮板凳。矮板凳是周边居民纳凉唠嗑的寻常物件,也成为了陈海清的“移动办公椅”。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里做社区警务工作,陈海清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看见商铺前的矮板凳还有空座,他便自然坐下;望见院落里有人呷茶,他也主动凑过去。

作为社区民警,陈海清每天坐在矮板凳上,面对的是群众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在这些普通而又琐碎繁杂的日常警务工作中,他用耐心、责任心,筑起社区平安防线。

桂林街道处在城乡接合部,公司厂房、出租屋、自建房混杂,商铺密集,治安相对复杂。对此,陈海清独创了“四微警务”:微信群收集社情民意、“微管理”解决社区充电桩难题、社区联防队织密“微防范”、校园安全演练做精“微服务”。从矮板凳上琢磨出的治理办法,让警心民心在社区平安建设中紧紧相连。

深耕社区二十载,陈海清成了辖区行走的“活地图”。警务日志里,独居老人的门牌号、留守儿童的学校地址,他都用不同颜色标注得密密麻麻,这些信息都是他坐在千家万户的矮板凳上,一笔一画记下的“温情档案”。

“坐在矮板凳上,才能与群众的心贴得更紧。”陈海清常这样说。去年盛夏的一个深夜,急促的报警电话声响起:南美坪村养殖户老林家的耕牛,在黄祠溪边不见了。水流汹涌,夜色深沉,一片漆黑,难以寻找。陈海清突然想起,老林曾在闲聊中提过,他习惯在自家牛耳朵上系一根显眼的红布条。凭着这一线索,他很快和同事找到了在溪流中央不断挣扎的耕牛。

陈海清没有丝毫犹豫,绑上安全绳,小心蹚进齐腰深的湍急溪水中,摸索着靠近惊惶的耕牛,最终成功将受惊的耕牛牵回岸边。老林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事后,同事们赞叹他的好记性,陈海清却摆摆手:“哪是什么记性好,板凳坐久了,群众的事自然就装在心里了。”

二十年光阴流转,群众家门口的矮板凳越磨越亮,警民之间的信任也愈发深厚。当第一缕阳光洒满闽西红土地,总能看到陈海清拎着公文包走在街头巷尾。“陈叔来啦!”不时传来的招呼声里,陈海清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