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1-04 13:54:05

榕城监狱以“心学之光”点亮“新生之路”

作者:陈晓蓉 林赞和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以“心学之光”点亮“新生之路”

——榕城监狱创新开设“良知教化矫正项目”

榕城监狱服刑人员童某在入狱前经营个人工作室,却因贪婪走上犯罪道路,失去自由。他曾抱怨“命运不公”,将自身遭遇归咎于外在因素,不曾去反思自身问题。后来,在参与监狱组织的阳明心学主题教育过程中,他逐渐学会辨别“良知”与“私欲”,并在《服刑人员学习记录本》中写道:“一念发动处,便能觉察善恶同生。通过学习,我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依从良知作出选择。”

为引导服刑人员深入反思犯罪根源、认清危害,不再走上再犯罪之路,榕城监狱于2023年4月启动“阳明心学”教育改造试点工作。今年进一步拓展该项目,针对新入监服刑人员开设“良知教化矫正项目”,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为核心,致力于从思想源头矫正恶念、唤醒良知,重塑健康人格,实现服刑人员从被动服从到内在驱动的根本转变。


服刑人员在阳明心学主题教育课堂朗读经典《阳明嘉句》。(榕城监狱供图)

融合心学智慧

唤醒内在自觉

近日,在榕城监狱阳明文化学堂,一场以“心学”唤醒良知的教育实践正式启动。在阳明心学应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试点工作基础上,“良知教化矫正项目”将阳明心学进一步融入新入监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开创传统文化与现代矫正体系融合的崭新篇章。

该项目紧扣阳明心学“致良知”哲学内核,通过诵读经典、学习领悟、读写讨论、知行合一四大模块,构建“文化浸润——认知重构——唤醒良知——行为塑造”的矫正体系,有效引导与促进服刑人员自我反思犯罪根源。在刚入监服刑人员开展入监教育时,用阳明先生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方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服刑人员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觉立志觉醒,成就更好的自己。

构建教化体系

推动认知重塑

监狱除了具有惩罚职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服刑人员改造成自食其力的人,要努力去除服刑人员犯罪的根本原因,实现监狱从重惩罚向重教化职能转变。“良知教化矫正项目”以阳明心学“立志、改过、戒贪、勤学”四大核心观念为基石,运用“理论引领——实践转化”双轮驱动策略,精心打造《阳明心学与服刑人员改造》系列精品课程,将经典要义转化为服刑人员可感知、能践行的行为准则。

项目开展期间,榕城监狱与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福建江夏学院共建“阳明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邀请监狱系统理论研究骨干、业内专家、高校学者定期驻点讲学,构建“高校智库——理论研究——监狱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确保教化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设计“反思过错、欲望管控、良知唤醒、立志重塑”四维矫正路径,以“由内而外”的教化方法,引导服刑人员实现从行为矫正到心性转变的根本提升。

创新教化载体

并重闭环管理

举办立志启航仪式,推行日行一善养成计划以及“面向良知的忏悔”……为有效推动教化内容落地生根,榕城监狱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服刑人员在传统文化中不断觉悟,提升道德修养,从思想根源上认识错误。同时,在项目活动设计中,提出“三个达标”要求:会唱歌曲《堂堂正正一辈子》、背诵经典《阳明嘉句》、参与阳明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让结业标准具体可感。

此外,项目还构建了“日记载反思——周评估反馈——月总结提升”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通过课后研讨、心得撰写、《善行本》记录等多元载体,每名服刑人员都能在反思过往中查找犯罪根源,提升自觉改造,树立清晰的目标。

一条“心治”与“法治”协同的新路径,不仅关注服刑人员行为的约束,更注重其内心的觉醒与转化。榕城监狱此次创新实践致力于实现从外在规训到内在自省的根本转变,通过重新唤醒服刑人员内在良知,引导其深入认识犯罪根源,实现心灵与行为的同步矫正,有效促进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规守纪、改过向善,为提升教育改造质量、预防重新再犯罪提供新思路。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