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8 15:16:51

周宁县人民法院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作者: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王梦婕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做好“三角色” 山乡焕新颜

——周宁县人民法院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乡村治,则百姓安。在闽东群峰叠翠间,周宁县6镇3乡147个行政村(社区)如繁星般散落在山峦之间。这里生态优美、民风淳朴,但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的现实条件,曾长期制约着乡村的发展,也让矛盾纠纷化解慢、法律风险发现难成为基层治理的突出短板。

面对山区治理的独特挑战,周宁县人民法院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立足审判职能,聚焦“解法结、兴产业、育新风”三大维度,创新性地实践“矛盾调和者”“发展智囊团”“文明倡导者”三重角色,将精准、高效、温情的司法服务精准延伸至田间地头、阡陌巷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书写一份属于山川之间的法治答卷。

当好矛盾“调和者”:

构建全域解纷新生态

乡村和谐是基层治理的根基,周宁法院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庭内庭外联动”的多元解纷网络,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让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社会关系更趋和谐。

“法官同志,我们人在外地,一时半会儿赶不过去,这个纠纷还能解决吗?”日前,该院法官接到两起劳务纠纷当事人的电话。电话那头,两位被告道出了共同的难题。

原来,2024年,许某为两家公司提供派件服务后,遭遇3万余元派送费被长期拖欠的窘境。走投无路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周宁法院求助。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两家涉事公司的负责人,对方虽有调解意愿,却均因身处异地、路途遥远,无法亲自到场参与调解,案件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周宁法院同有关单位组成四方联调小组调解一起侵权责任纠纷

破局的关键在于“云端”。在征得许某同意后,承办法官果断启动线上联合调解机制,将两起关联案件合并,进行“云上”调处。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视频系统,法官、许某与两家公司负责人实现了“隔空对话”。屏幕前,法官清晰展示电子凭证、派送记录等关键证据,逐一厘清履约细节;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耐心援引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浅出地释法说理。最终,这场跨越空间的调解仅用时30分钟,便促成三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纠纷得以高效圆满化解。

双案同结的背后,是周宁法院深入践行“如我在诉”为民理念、持续优化调解程序的系统化发力。在线上,周宁法院已实现全县147个行政村(社区)“法官e站”全覆盖。这些遍布乡村的“司法前哨”,配备了智能终端设备和远程视频系统,与法院本部实时联通,共同构筑起一个响应迅速、触手可及的“15分钟司法服务圈”。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周宁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自主优化的“云端解纷e平台”等线上渠道,已累计处理各类法律咨询、在线调解260余次,真正让司法服务跨越时空阻隔,使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足不出户解纷忧”的便捷。

周宁法院干警通过“云端解纷e平台”连线调解纠纷

在线下阵地,周宁法院同样精准发力。针对涉农纠纷数量增多、季节性突出等特点,法院专门开辟涉农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资买卖、农产品供销等典型纠纷,实行“优先立案——快速审理——专项执行”的闭环处理模式,运用跨域立案、网上办理、集约送达、在线解纷等信息化手段,提供优质线上服务,提升矛盾纠纷解决便利度,促进快立快审快调快判快执,最大限度保障农时、维护农益。同时,该院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咸村法庭的“前沿哨所”作用,创新提炼并推广“五诊疗法”,通过日常“义诊”广纳民意、提前“约诊”精准对接、法官“坐诊”定点服务、综合“会诊”破解难题、上门“巡诊”深入基层这套组合拳,有效整合乡镇党委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村级调解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四方联调”机制。2024年来,该机制排查并化解涉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农村建房、邻里关系等潜在纠纷42起,将大量矛盾消弭于萌芽状态。

周宁法院干警调解一起家事纠纷案件

“现在村里闹矛盾,情况大不一样了。”一位村支书深有感触地说,“去年,我们村有两户村民因为排水沟的问题争执不休,差点动了手。当时我们试着通过‘法官e站’连线法庭,法官通过视频调解,半小时就帮他们划清了责任,理顺了情绪,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当好发展“智囊团”:

打造产业护航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而法治则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周宁县凭借其平均海拔800米的独特高山气候,孕育出了高山云雾茶、冷凉花卉、马铃薯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但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各类法律风险也如影随形,常常让满怀希望的农户和初创企业感到困惑与无助。

2024年初,种植户老梁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苦心经营的17.5亩巨峰葡萄园,因与某农业公司在租金支付理解上存在分歧,企业在未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强行收回其租赁的土地。眼看即将成熟的葡萄面临绝收,老梁的经济损失近在眼前,巨大的压力让他在法庭上哽咽难言:“明明还没到合同约定的最终支付日期,他们就要我立刻付清剩余租金。我不肯,他们就强行收走了园子,我这一年的辛苦全白费了!”

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经调查发现涉事农业公司系当地龙头企业,其经营状况关乎当地葡萄种植产业链稳定。若案件处置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承办法官及团队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主动出击,迅速启动“府院联调机制”。他们积极联络政府部门及涉案土地所在村委,充分发挥行政组织协调优势和司法专业判断优势,共同评估案件可能对产业生态产生的影响,预警潜在的融资信用风险。经过多轮靶向调解,反复厘清法律关系、平衡双方利益,最终促成老梁与农业公司达成调解协议。这份协议既依法维护老梁的合法权益,帮助其挽回大部分损失,也保障了涉事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维护当地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精准护航特色产业,周宁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制定服务促进周宁县“3+N”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从优化产业诉讼服务、妥善化解劳动争议、加强品牌司法保护、助力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发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乡村振兴。

周宁法院干警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

在此基础上,该院积极构建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司法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产业链+法律服务”机制。通过联合县工商联、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组成“法治服务团”,定期深入企业园区、生产基地,“把脉问诊”各类法治需求,为企业及农户提供从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到风险提示、纠纷预防等全流程、精细化的司法服务。

2024年以来,该院已累计为11家重点企业进行系统的“法治体检”,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13条,帮助企业堵住经营管理漏洞20余个,有效提升市场主体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

当好文明“倡导者”:

激活乡风善治新气象

“彩礼是传统习俗的一种体现,而非婚姻的交易筹码,真挚的感情才是幸福婚姻最坚实的基石。”前不久,在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承办法官一番情理法交融的耐心劝导,引发当事人的深深共鸣。

该案中,女方收取男方34万元的彩礼后,长期与男方分居生活。双方调解离婚后,男方就彩礼返还问题提起诉讼。审理过程中,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结合彩礼的具体数额、共同生活时间、是否孕育子女、离婚过错因素等事实,兼顾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作出裁量。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女方在合理范围内返还部分彩礼。判决后,法官持续释法析理,引导双方放下成见、互谅互让,让这起尖锐的矛盾得以圆满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周宁法院干警深入田间地头普法

在审理涉婚姻家庭案件时,周宁法院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坚决纠治高额彩礼、借婚姻索取财物等不良风气,以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依托“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该院大力推动司法力量下沉,法官变“坐堂问案”为“主动巡诊”,常态化开展带案下访、村委联谈、法律普及等工作,精心选取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赡养抚养、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相邻关系等高频多发案件,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巡回审判、宣讲,让村民零距离感受庭审过程,接受最直观的法治教育。2024年以来,周宁法院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活动40余场,审结涉彩礼纠纷案件7件,有效推动移风易俗,为树立文明、健康、节俭的婚恋新风尚贡献司法力量。

如今,行走在周宁的青山绿水间,法治印记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咸村法庭的“五诊疗法”,成为村民信赖的“解忧密码”;遍布乡野的“法官e站”,是随时待命的“解纷助手”;茶企车间里传阅的《劳动用工风险提示单》,字里行间满载司法温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法治,正是这项灵魂工程中最核心的支撑。”周宁法院院长李宇和道出了法院强化基层治理、护航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层逻辑。从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从引领文明新风到夯实治理根基,周宁法院以法治为坚强纽带,用心用情用力纾解乡村治理中的“千千结”,让司法春风浸润千年山乡,为“产业兴、百姓安、乡风淳”的乡村振兴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法治底色。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