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9 15:45:23

锣鼓声里的交通安全课

作者:本报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黄珊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敲锣打鼓震天响,听我来把交规讲,千万注意别走神,快来看!”近日,在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的全民健康网格化巡诊现场,一段带着乡土味儿的建瓯方言三句半,瞬间把散落的人群拢成了一圈。

当天上午,秋阳晒得人暖融融。小桥卫生院的白色义诊帐篷刚搭好,血压计、视力表就整齐铺开,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忙着给老人登记信息。与往常不同的是,帐篷旁多了抹亮眼的藏蓝——建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的民警们扛着宣传展板、提着礼品袋,在义诊区旁辟出了一块“安全驿站”。这是建瓯公安创新推出的“警医同行”模式,把交通安全宣教和医疗巡诊打包成“便民套餐”,专门送到农村老人身边。

“王伯,先量血压还是先听交规?”医护人员笑着问刚走进帐篷的王承福。年过七旬的老王摆摆手,径直走向了民警的宣传台:“体检年年有,这方言讲交规可是头回见,得先听听。”此时,交警宣传员正举着图片提问:“骑电动车白天晚上都得戴安全头盔对不对?”话音刚落,老人们的手齐刷刷举了起来,坐在前排的李奶奶嗓门最亮:“对!上次我家孙子就说,头盔是‘保命帽’!”答对的李奶奶接过民警递来的反光手环,套在手腕上晃了晃,笑得眼角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以前总觉得坐汽车后排不用系安全带,反正摔不着。”刚测完血压的张大爷挤到人群里,听完民警的讲解恍然大悟,“今天才知道,急刹车的时候,后排没安全带能把人甩出去!”旁边的陈奶奶也凑过来补充:“民警说晚上散步要穿鲜艳衣服,我这黑棉袄可得换件红的,让开车的师傅老远就能看见。”人群里不时响起笑声,原本严肃的安全宣讲,变成了拉家常式的交流。

民警们没带复杂的教具,只捧着一摞图文并茂的宣传单,上面画着三轮车违法载人、横穿马路等场景,配着“莫贪方便搭三摩,安全第一记心窝”的方言顺口溜。“农村老人大多习惯讲方言,普通话宣讲总像隔着层纱。”负责宣讲的民警解释,他们特意把交规改成了三句半和顺口溜,还剪辑了本地农村交通事故的警示短片,“用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讲安全,才管用。”说话间,他点开手机里的短片,画面里熟悉的乡村道路场景,让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老人们盯着屏幕,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这场特殊的安全课,源于对农村老人出行安全的精准破解。此前,建瓯农村65岁以上老人交通事故频发,但交通安全宣传总“踩不准点”——老人们白天忙着下地种茶、打理竹林,民警上门常常扑空;宣讲内容里的“城市交通规则”,又和老人骑三轮车、走田埂路的实际场景对不上号。“要么见不着人,要么讲不到点上,宣传成了‘空对空’。”建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综合中队中队长叶欣坦言,如何把安全知识送到老人心里,曾是困扰他们许久的难题。

转机出现在一次部门联动会上。卫健部门提到,农村卫生院每月都会下乡巡诊,老人们为了体检,再忙也会抽空赶来。这个发现让民警们眼前一亮:“既然老人主动找健康,我们就把安全送过去。”很快,公安、卫健、卫生院三方信息互通机制搭了起来——医疗队下乡前,提前把巡诊时间、地点告诉交警;民警则同步规划路线,在义诊现场设点,利用老人候诊、等体检报告的碎片时间开讲,让“查身体、学安全”成了一站式服务。

“以前单独下乡宣讲,早上八点到村,老人全在地里;下午两点再来,又去接孙子了。”叶欣记得,最尴尬的一次,他们扛着展板等了半天,只来了三个老人。如今跟着巡诊队走,每次都能聚起两百多人,“老人们信任医生,连带着也愿意听我们讲安全,效率翻了好几倍。”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自 “警医同行” 模式推行以来,建瓯农村老年人交通安全宣传覆盖率从原先的32% 跃升至78%,单次体检日活动平均覆盖200人次。更显著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28%,曾经困扰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交通宣传难题,在“警医携手”下得到有效破解。接下来,建瓯公安还将继续优化这一模式,让安全守护持续伴随农村老人的出行路。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