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司法暖企助“重生” ——邵武法院善意执行解千万金融纠纷 十月的邵武,稻浪叠金、桂香漫城。邵武某机械有限公司厂区内,机器轰鸣声与员工的欢笑声交织——随着1785万元收购款到账,邵武法院仅用2小时完成核心资产解封,这家曾因1499万元债务濒临破产的企业正式“重生”。 企业负责人捧着工资单红了眼眶:“终于等到这一天!”这场历时四个月的执行攻坚,不仅全额清偿金融债权,更让近百名工人端稳了“饭碗”,成为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范例。 昔日明星企,今陷债务泥潭 2024年12月,寒意已漫进工业区的角落。邵武某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几台机器仍发出低沉的运转声,却再难掩车间里的空旷——曾经的全国同行业佼佼者、本地制造业“领头羊”,如今正深陷债务泥潭。 “这厂子是我二十多年的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不想看着它倒。”企业负责人攥着泛黄的荣誉证书,证书上“行业创新标杆”的字迹仍清晰,可他的声音却带着哽咽。20世纪90年代末,他带着十几名工人创办这家企业,从生产小型机械配件到研发大型成套设备,巅峰时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连续十年都是邵武市的纳税大户,厂区里的工人最多时超过200人。 转折始于三年前。受市场需求萎缩、产业转型压力叠加影响,企业订单锐减,资金链逐渐断裂。尽管企业负责人四处筹措资金维持基本生产,却仍无力偿还到期债务——2024年底,某银行邵武支行因1499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未收回,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企业用于抵押的,正是核心的工业用地与厂房。 执行法官第一次勘查现场时,就被车间里的一幕触动:58岁的老员工正蹲在机器旁检修,布满老茧的手在零件上反复摩挲。“法官同志,我在这儿干了22年,从学徒到老师傅,家里老婆孩子全靠这份工资。要是厂子没了,我们近百个工人,上百个家庭该咋办啊?”他握着法官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调查中法官还发现,企业已拖欠近百名员工3个月工资及半年社保,若直接拍卖核心资产,不仅厂房、土地在“急售”状态下价值可能缩水,导致银行债权清偿率降低,更可能引发职工讨薪、失业安置等连锁社会问题。“这不是简单的‘欠账还钱’,背后是一家企业的生死,更是百个家庭的生计。”执行法官在工作笔记里写下这句话。 司法递暖意,破局助企焕新生 “不能一拆了之,要给企业留条‘活路’。”在案件研讨会上,邵武法院执行团队达成共识,最终确定“重组与拍卖并行推进”的执行方案——既全力协助企业对接投资者、推进融资重组,也同步做好司法拍卖的前期准备,既给企业争取“喘息期”,也不让债权人的权益“悬空”。 第一步,是解开银行的“心结”。法官主动邀请银行代表走进企业,从车间的生产现状到员工的生活困境,逐一介绍情况。“如果现在强行拍卖,厂房土地可能卖不上价,银行的损失也会增加;要是给企业3个月缓冲期,若能成功引入投资者,不仅债权能全额收回,还能避免百个家庭陷入困境。”法官的话让原本坚持“尽快拍卖”的银行代表松了口。经过多轮沟通,银行最终同意暂缓司法拍卖,为企业重组争取时间。 紧接着,法院对企业核心资产采取“活封”措施——不贴封条、不限制使用,只在产权登记系统进行查封,允许企业继续生产经营。“以前总听说‘查封’就是‘关门’,没想到法院还能让我们正常开工。”企业负责人惊喜不已,车间里的机器运转声也渐渐响亮起来,不少员工重新找回了干劲。 为了帮企业吸引投资者,法官成了“义务讲解员”。每次有意向投资者上门考察,法官都会提前准备好资产查封说明、解封流程、过户所需材料,面对面解答问题。“您放心,只要投资款进入法院监管账户,我们当天就能办理解封手续,绝不会耽误生产。”面对一位担心产权问题的浙江投资者,法官拿出提前梳理好的流程表,逐条讲解。最终,这位投资者打消顾虑,决定参与重组。 最棘手的,是企业的其他债权纠纷。为此,法官逐一联系这些债权人,召开协调会。“如果企业破产清算,大家的货款可能只能收回三成;现在有重组机会,只要同意统一清偿方案,就能全额拿回欠款。”法官的坦诚打动了在场的债权人,经过多轮协商,所有债权人最终签订和解协议,为企业重组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新机鸣响时,共赢绘就暖图景 2025年春,好消息传来——经过法院牵线搭桥,企业与一家外地机械制造企业达成收购协议,还承诺留用原有80%以上的熟练工人。 “款项已到法院监管账户!”收到银行通知的当天,执行法官立刻启动解封流程,下午就完成了厂房、土地的解封与产权过户手续。“没想到这么快,我们明天就能进场对接生产!”收购方负责人握着法官的手,连连称赞。 更让员工们激动的是工资发放现场。在法院的监督下,企业拖欠的工资与社保全部结清。 银行也顺利收回了全部借款本金与利息,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本以为这笔贷款要成‘坏账’,没想到法院既帮我们保住了债权,也帮企业渡过难关,这是真正的‘多赢’。” 那些曾经忧心忡忡的供应商,也收到了拖欠多年的货款,某配件供应商负责人说:“有了这笔钱,我们也能给自家工人发工资了,邵武的营商环境,我们信得过!” 这场历时4个月的执行案件,不仅让一家困境企业重获新生,更让“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深入人心。邵武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灵活执行方式,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更多考虑企业生存与民生需求,用司法温度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