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1-20 23:38:21

最美警色 守护如一 ——2025年福建省“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展示(一)

作者:福建法治报记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编者按:根据中宣部、公安部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组织开展2025福建省“最美基层民警”宣传选树活动。日前,在各地公安机关及相关警种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确定了20名“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他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初心与使命,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建法治福建的坚实力量。

据悉,此次宣传推选活动系全省公安机关落实公安政治工作行动计划、推进“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八闽基层行活动的重要举措。本报《公安法治专刊》开设2025福建省“最美基层民警”专栏,集中发布候选人先进事迹。

最美警色 守护如一

 ——2025年福建省“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展示(一)

方跃:看守所里的“暖心守护者”

□本报记者 彭冬晴

【人物名片】

方跃,女,1985年7月出生

现任三明市第二看守所教导员

从警17年来,方跃一直从事公安监管工作,总结摸索出一套“细心、耐心、爱心”的管教工作方法,及时化解在押人员突发疾病、矛盾纠纷等风险隐患120余起,让在押人员感受到人文关怀。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2次。在她的接棒带领下,三明市看守所保持28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女子管教中队先后获评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三明市“五一先锋号”等称号。

方跃进行安全巡检工作。(三明市公安局供图)

11月4日早上交接班会后,三明市第二看守所教导员方跃开始新的一天安全巡检工作。300多米的监区走廊,她的脚步不疾不徐,目光像精密扫描仪,掠过每一间监室、每一张熟悉的面孔——这是她在看守所工作的第3个冬天。

自2020年调任看守所,方跃始终保持“多盯一眼,多问一句”的工作习惯,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能观面识人的“火眼金睛”。

当走到二区第4个监室时,方跃的目光落在了在押人员张某的身上。短短几秒钟,她注意到张某脖颈和手腕上若隐若现的月牙形疤痕。为什么会有疤痕呢?方跃想知道,但没有急于求成。她知道,初次入所的在押人员戒备心很强,直接谈话询问会引发她们的抵触情绪。

方跃通过收押民警了解到,张某因涉嫌诈骗被羁押,刚入所时自己说疤痕是抓伤导致的。真是抓伤的吗?方跃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方跃另辟蹊径。她悄悄观察张某的用餐习惯,注意到她食味无香,每顿都是随意吃两口应付了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在与张某同监室在押人员谈心谈话时,方跃渐渐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张某夜里总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有次哭着说,辛苦攒下来的钱被男朋友卷走了,急得拿修眉刀割脖子,疼得下不去手,只划了道浅浅的伤口……父母知道她和男朋友的事后,也跟她断了联系,她的心情很低落。”

“不能再等了。”为防止张某再次产生极端念头,方跃拨通了心理咨询师的电话。同时,她还联系上张某远在老家的亲属——电话那头,张某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这些年,她不回家,也从不跟家里联系,我们早寒了心。”电话这头,方跃柔声说:“阿姨,她跟我说,后悔没听您的话。现在,她在里面很后悔,特别想你们,希望能原谅她。”

电话挂断后,张某的母亲给她寄来了全新的衣服。包裹寄到的那天,张某望着新衣服,红了眼眶。方跃趁热打铁,和她聊起心结。通过耐心的劝导和家属的关心,张某的状态逐渐好转,留所期间整体表现良好。张某非常感谢方跃那段时间对她的照顾:“是方警官,让我重新和父母取得联系,让我又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方跃依然每天走在监区,还是那300多米,当她看到张某近况时,心放下了。张某胃口恢复了,吃饭香了,手腕也不再总是藏在袖管里,偶尔还会主动找方跃说说心事。

“女性在押人员的情绪往往藏在细节里,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沟通,或许就能及时化解一起风险隐患。”方跃的“最美瞬间”,不在惊心动魄的破案攻坚、追捕行动,而在日复一日地多盯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她用每天2万步的坚持,用300多米里的每一次驻足,把“温情与安全”留在监区。

近3年来,方跃及时化解在押人员突发疾病、矛盾纠纷等安全风险隐患120余起,切实维护全市女性在押人员权益。


刘叶波:社区巷陌的“群众贴心人”

□本报记者 彭冬晴

【人物名片】

刘叶波,男,1982年5月出生

现任永安市公安局副局长

在基层所队工作期间,刘叶波坚持以“暖警心、连民心”为出发点,打造“温情派出所”品牌,既是所里民警辅警的“大家长”,又力求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用真心换真情,以温情筑平安。从警以来,刘叶波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个人嘉奖5次,先后获评三明市“青年文明号优秀号长”、三明市“青年五四奖章”、永安市“五一劳动标兵”、永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叫我‘阿波’好了。”一句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招呼,刘叶波瞬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正是这份亲切,辖区居民林永钦攥着写有父亲信息的泛黄纸张,走进永安市公安局燕南派出所寻求帮助:“阿波,我阿爸快80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就想寻个根。您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捏着那张边缘卷起的泛黄纸张,刘叶波的指尖拂过“婴仔”“南安”等褪色小字,握住老人林清河布满岁月褶皱的手:“林大爷,您放心,我帮您找。”2021年底,刘叶波从永安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岗位转任永安市公安局燕南派出所所长,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他很快就适应了角色转变,工作的事一件也没有落下。

从那天接过纸条开始,刘叶波尝试过各种途径,先是按照传统办法,翻遍各个信息线索,又联系南安市公安局。可半个月过去,线索像断了线的风筝、沉入深海的针,再无回音。眼看希望渺茫,他想到了一个新思路——带着林清河去刑侦部门比对有效信息。

2022年3月,好消息传来:“平和县有亲属匹配!”可拨通电话的瞬间,刘叶波却被浇了冷水——对方误以为他是“骗子”。他握着电话、耐心交流,翻出报告、逐条解释,又辗转联系平和县公安局实地沟通,与匹配人员面对面耐心地劝道:“总得见个面,让老人心里有个依靠。”

刘叶波向老人询问情况。(永安市公安局供图) 

2022年5月初,林清河在刘叶波和亲属陪同下,踏上了去往平和的旅途。车刚停稳,林清河的7个兄弟姐妹便围拢过来,仔细端详彼此模样。“大伯和父亲站在一起,连走路的姿势都像复制的一样。”林永钦看着早已抱作一团的老人,抹着眼泪笑道。站在一旁的邻里,悄悄掏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镜头里,8位老人相拥而泣,5个多月的寻寻觅觅,终于以这张迟到的全家福画上圆满句号。

“要不是当时刘所的执着和坚持,这缘分早断了。”重逢后,老人们建了微信群,每天至少要聊上一个小时;今年中秋节,林清河回乡团圆;重阳节,这位已年过八旬、身体却愈发硬朗的老人又踏上了“回家路”……

“群众的‘小事’再小,也是我们的大事。”刘叶波担任燕南派出所所长期间,始终以“暖警心、连民心”为出发点,既当好全所人员的“大家长”,又是群众的“贴心人”,带领队伍打造“温情派出所”品牌,用真心换真情,以温情筑平安。

他手机通讯录里的2900多个联系人,除部分是同事、家人外,更多的是辖区群众,这些“朋友们”在刘叶波这里形成了一个“互助圈”。近年来,他累计帮扶21名辖区困难群众,为118名群众送去温暖。在他的带领下,燕南派出所累计收到120面群众赠送的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藏着一段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诠释着“警为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画面。


孙高崧:数据战场的“追逃急先锋”

□本报记者 龚丽雯

【人物名片】

孙高崧,男,1987年9月出生

现任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中队长

从警15年来,孙高崧始终奋战在打击犯罪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国31省(市、自治区)130多个城市,是“杨春警队”里的“追逃卫士”。先后荣获“全省公安刑侦系统缉捕逃犯能手”“宁德市金牌工匠”“宁德敬业奉献好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5次。

孙高崧向青年民警授课。(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供图)

8月,盛夏的闽东,温度飙升至近40摄氏度,山间的青松迎着烈日挺拔而立,叶片始终透着韧劲。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情报研判室内,情报中队中队长孙高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浸透了警服。屏幕上,一张模糊的照片在与海量信息进行精准比对,这是命案在逃嫌疑人黄某才留下的重要线索,一场跨越3000公里追逃战役,正在打响最后的攻坚。

“找到了!就在外省这个老旧小区!”凌晨3时,孙高崧猛地起身,声音里难掩压抑已久的激动。身旁的同事瞬间清醒,只见屏幕上的信息与过往数次排查的内容完美契合,这个潜逃了30年的命案在逃嫌疑人,终于在数据的天网中现出原形。

时间回溯到31年前。1994年10月,宁德市金海岸板材厂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杀人案,经理郑某良与值班员彭某刚遇害,1万元现金被抢。案发后,其他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唯独黄某才销声匿迹。这起案件,成为压在受害者家庭心头的一块巨石,也成了孙高崧和同事放不下的心结。“每个在逃嫌疑人都是社会的‘定时炸弹’,多揪出一个,老百姓的安全感就多一分。”他常对着办公室墙上那张钉满图钉的地图感慨,而代表黄某才落脚点的那枚图钉,他却始终不确定钉在哪里。

七年来,只要工作稍有间隙,孙高崧就会重新梳理这起旧案,把泛黄的案卷翻了一遍又一遍,将零散的线索输入大数据系统,反复比对分析。从黄某才户籍地的原始档案,到他曾经工作地的走访记录,再到海量的人口流动信息,五度跨省核查,无数个深夜研判推演,他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在数据海洋中等待“猎物”出现。

“数据要活学活用,既要分析动态数据,更要动态分析数据。”面对队员“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抓重点”的疑问,孙高崧总会结合这起旧案举例。他带着队员运用“信息关联”“人案结合”的侦查思路,还原黄某才逃亡路上可能的生活轨迹。最终,从一张模糊的老照片入手,通过不断分析研判,锁定了潜藏在外省早已更改姓名的黄某才。

8月24日抓捕当天,孙高崧带领抓捕队员驱车千里直奔目的地。在当地警方配合下,他们乔装成社区工作人员,潜伏在黄某才居住的老旧小区。当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楼道口时,孙高崧眼神一凛,率先冲了上去,一把将黄某才控制。

这场跨越30年的追逃,是孙高崧数据追逃生涯的缩影。

从警15年来,为了让数据真正成为“破案利器”,孙高崧反复复盘每一起案件,总结出“用活数据、用好技法”的八字追逃法。他主导搭建的智慧警务体系运行3年来,全局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37%。在他的带领下,蕉城分局刑侦大队的12名年轻民警也成长为电子取证、网络攻防的业务骨干,把数据追逃的“火种”传承下来。

闽东的青山常沐细雨,正如这位扎根刑侦一线的民警。孙高崧说:“作为‘杨春警队’的一员,春哥‘有党性、有品性、有韧性、有血性’的精神内核早已融入我追逃工作的每一环节。警察就该像山间的青松,扎根在打击犯罪的战场,心贴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


赵素金:警民之间的“温情连心桥”

□本报记者 龚丽雯

【人物名片】

赵素金,女,1979年4月出生

现任宁德市公安局东侨分局五里亭派出所所长

从警21年来,赵素金始终握着连接警心民心的“钥匙”,她把细腻用心延伸到每一份工作中,勾勒出新时代公安民警扎根基层、为民担当的动人底色。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荣获9次优秀公务员,获评“全省群众满意社区民警”“最美女警官”等称号;带领派出所斩获“公安部一级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等11项省部级荣誉,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赵素金进社区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宁德市公安局东侨分局供图)

10月29日重阳节,当老巷还沉寂在清晨的薄雾里,宁德市公安局东侨分局五里亭派出所所长赵素金已攥着一把磨得锃亮的旧钥匙,脚步轻快地踏上了一栋宿舍的5楼。这把钥匙,她随身携带了8年,不仅是九旬老人黄奶奶的托付,更是警民连心最滚烫的见证。

“黄奶奶,我们来啦!”钥匙转动锁芯,门轴发出熟悉的吱呀声。屋内,白发苍苍的黄奶奶扶着桌沿抬头,瞧见赵素金的身影,原本浑浊的眼睛瞬间亮起微光,嘴里念叨着不太流利的中文:“小赵,来啦……”赵素金快步上前扶住老人,顺手接过她手中的搪瓷杯,目光扫过屋内的电器插座,这是她每次上门必做的“安全检查”。

同行的民警放下手中的米面油,网格员则熟练整理起老人散落在餐桌上的药品盒。赵素金从工作包中掏出平整的存折,坐在老人身边,手指着数字轻声解释:“奶奶,这个月的养老金已经存进去了,您放心。”

黄奶奶是一名归侨,一生无儿无女、亲友离散。回国定居后,其因语言隔阂,连基本交流都倍感吃力。8年前,赵素金初次入户走访,老人的生活困境便深深印在了她的心里。此后,每月为老人代领养老金、定期上门探望、排查安全隐患,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份日复一日的守护,在时光中沉淀成最深刻的信任。有一次,黄奶奶将家门钥匙和银行卡塞进赵素金手中,颤颤巍巍地说:“你们,信得过。”打这以后,这把钥匙便成了赵素金工作包里的“特殊物品”,仿佛握着一份重于千钧的责任。

这份信任也曾在紧急时刻挽救了危局。今年8月的一个午后,赵素金按惯例上门时,刚推开门就被一股热浪裹挟,黄奶奶开着电暖器烘晾毛巾,而电暖器的贴片已经烧得变形,开关也因高温软化。她瞬间绷紧神经,快步上前拔掉插头,指着发烫的电暖器,温和地对老人说:“这个坏啦,先帮您拿去修,修不好就给您买一个新的。”老人似懂非懂点点头,赵素金又蹲下身,仔细检查了屋内所有电器,直到确认安全才放下心来。

“群众交来的不是钥匙,是信赖。”赵素金把细腻的用心延伸到每一份工作中:推动成立全省首个派出所主导的青少年帮扶平台“心安驿站”,用“法治教育+心理疏导+亲子关系重建”模式,帮助117名迷途少年重返正途;推动“人民调解员+律师+网格员+民警”四级联合调解,2024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700余起;在商圈人流密集场所,牵头打造“平安联盟”,实现警力30秒极速响应、3分钟风险处置,让基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高效。

从服务窗口到街头巷尾,从改革攻坚到暖心帮扶,21年来,赵素金始终握着那把连接警民的“钥匙”,在点点滴滴的警务工作中,把“以百姓心为心”的信念种进了辖区8万名群众心里,勾勒出新时代公安民警扎根基层、为民担当的动人底色。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