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雨夜迷局 ——福清市检警模拟侦查实验破获多车连环交通肇事案 “是撞到了人,还是以为撞到了猫?”“是肇事逃逸还是真未觉察撞到人而驶离现场?”“是狡辩脱罪还是另有隐情?”……雨夜的一场连环交通事故,牵涉多名涉事人员,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案件事实扑朔迷离。 真相究竟如何?日前,面对这起多车连环交通肇事案,福清市检察院通过亲历性审查,把牢案件证据关,与公安机关紧密协作、抽丝剥茧,以一场雨夜侦查实验还原案发场景,智破“谜案”。 连环事故 一场悲剧打破雨夜宁静 2024年6月15日晚7时许,纷纷扬扬的雨水模糊了视线,路面湿滑,泛着昏黄光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就此发生。 翁某驾驶一辆小型普通客车沿快车道行驶,当车辆行至一乡村路段时,林某从马路右边向左斜穿马路时,被翁某驾驶的车辆撞击飞出去3、4米远。林某被撞后,摔跌在路面快慢车道分界线附近。碰撞后,翁某将车刹停,然而仅仅停了约20秒,便倒车、左转绕过被害人林某,匆匆驶离现场,消失在夜色中。 此时的林某倒地不起,一场悲剧就此酿成。在之后的几分钟里,又相继有包括程某等人在内的3辆车碾轧或剐蹭林某的身体。在第5辆车驶过时,车辆底盘剐擦到林某并将其拖带前行。驾驶员张某觉察到车底异样便停车查看。他发现林某卡在车保险杠附近,遂立即报警并留在现场等候处理。 林某的死亡究竟是哪一环节造成的?哪辆车需要对林某的死亡结果负主要责任?这些问题都笼罩在雨夜的迷雾中,也给后续的案件办理带来挑战。 检警协作 精准划分事故责任 接警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邀请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该案,并针对办理中的难点堵点共商对策。 “在明确被害人具体死亡节点的基础上,准确划分各方当事人在该起事故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案件破局的关键。”通过听取案情介绍、反复观看案发录像、逐帧研判事故责任,承办检察官迅速给出核心指导意见。
检察机关召开科务会研判案情,分析各阶段当事人责任认定。 这一意见,为后续案件的侦查与办理划定清晰的方向。 经交警部门认定,该起交通事故可主要分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事故中,犯罪嫌疑人翁某在雨夜行车未注意观察路况确保安全行驶,遇行人横过道路未避让,碰撞被害人林某后驾车逃逸,未履行保护现场、抢救伤员义务,造成倒地不起的林某遭到过往车辆碾压死亡,其负第一阶段事故的全部责任。 在第二阶段事故中,犯罪嫌疑人翁某在事故发生后驾车逃逸,未保护现场,且未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其负第二阶段事故的主要责任。而程某驾驶车辆在雨天夜间气象条件下未降低行驶速度,未注意观察,其负第二阶段事故的次要责任;第三阶段事故中第3、第4、第5辆车,与路面上已死亡的林某发生多次碰撞事故作另案处理。 亲历性办案 让谎言无处遁形 责任框架已经清晰,但新的阻力随之而来。 “事发时,现场下着大雨,道路也没有路灯,视线极差,当时我并不知道撞到了人,以为撞到的是猫。”在案件侦查以及审查逮捕阶段,翁某拒不供述相关犯罪事实,并始终辩称,他在事故现场的停车、倒车、绕行等异常举动,只是“为了车辆掉头”,并非因撞人逃逸。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并参与交警大队的案件讨论会,反复查看案发现场公共视频。 “他的辩解能否成立,必须用证据说话。”面对这样一个棘手案件,承办检察官通过反复查看视频画面、梳理翁某到案后的所有言辞,抽丝剥茧发现其供述中的矛盾之处。 “我们通过公共视频画面可知,翁某在事故发生后有停车、倒车的行为,说明其明确知道案发当时发生交通事故,但是没有下车查看,而是选择驶离现场。其辩解称不知道碰撞行人,以为是撞到猫,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承办检察官介绍道,结合在案证据,检察机关认为翁某符合逮捕条件,决定对其批准逮捕。 在审查起诉阶段,为彻底排除案件疑点,夯实证据链条,检察官决定联合公安机关启动侦查实验探寻案件真相。 为精准模拟案发时的天气、场景、人员条件,检察官与民警通力协作,持续密切关注气象数据,当案发地出现相似降雨天气时,立即启动实验。
模拟侦查实验当晚,承办检察官深入现场进行监督。 实验当晚,办案人员借来人形沙包模拟被害人,连夜驱车赶往案发现场,调用涉案车辆在案发地点完整重建现场。同时,特意安排与翁某身高相近的实验人员,驾驶涉案车辆模拟案发时的停车、倒车、绕行等驾驶行为。 实验结果清晰显示:在车辆倒车至翁某欲左拐绕行的起始点的这段过程中,能清楚看到模拟被害人的人形沙包。翁某坚持自己没有逃逸故意的辩解不能成立。
检警双方开展实地勘验,为模拟侦查实验做好准备,尽可能还原当时案发现场的情况。 面对侦查实验补强的有力证据,在审查起诉阶段,翁某承认驾驶车辆撞人逃逸的犯罪事实,并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日前,福清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对翁某提起公诉,法院采纳检察院量刑建议,依法判处翁某有期徒刑7年3个月,同时判处翁某和程某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该案的办理是检察官坚持亲历性办案模式的生动实践。从书面审查到设身处地,从间接判断到直接亲证,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核实,亲历性办案,能够更好地保证证据审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福清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文表示。 公平正义,终必抵达。这场牵涉5车的雨夜迷局,在检警的紧密协作中拨云见日,模拟侦查实验的精准还原,让隐匿的真相水落石出。从扑朔迷离到科学研判,再到绳之以法,履职尽责的背后,是新时代司法机关的使命担当,更是法治之光穿透迷雾、守护人间安宁的坚定力量。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