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1-21 14:52:11

三明两级法院“因案施策”全力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吴予曈 通讯员 黄友靖 罗志强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创新执行有温度 服务大局显担当

——三明两级法院“因案施策”全力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公正与温度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面对执行案件数量持续处于高位的现状,三明法院锚定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执行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抓手,积极推动“创新赋能+规范执行”工作体系,实现执行工作“千案一策”向“因案施策”转变,从“结果导向”向“全流程管控”升级,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救治式执行”让企业重获新生

2024年初,将乐法院收到一起特殊的金融借款案件:将乐某公司因无力偿还某银行1800余万元借款,被申请强制执行。

不同于普通案件,该公司是一家日处理能力达一百吨的固废危废处置环保企业,持有行业稀缺的生产资质,核心技术团队完整,因企业股东内部纠纷致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如果简单拍卖企业设备、土地,虽能快速收回债权,但可能因强制腾退引发更大矛盾,致使区域内本就紧张的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出现更大缺口。这一看似“合规”的执行方式,显然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目标相悖。

面对该公司的困境,将乐法院跳出传统执行思维定式,选择“救治式执行”,该院执行团队多次实地走访企业、约谈股东与员工,还邀请环保部门、行业协会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最终确定“股权处置替代资产拍卖”方案——通过转让股权引入新投资主体,既不破坏企业生产架构,又能实现债权清偿。在执行过程中,采取“活封活扣”方式,对核心设备采取动态监督,允许企业维持基本生产,保持技术团队稳定。

为确保股权价值公正透明,将乐法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该公司股权结构、资产负债、技术价值进行全面核算,随后通过公开挂牌方式招募买受人。最终,某科创板上市公司看中该公司潜力,以3963.41万元收购公司51%股权。这笔资金不仅足额清偿银行1800余万元债务,还为企业预留近2000万元复产资金。

在股权交割过程中,将乐法院并未“一交了之”,而是持续跟进保障企业重生:要求买受人提交详细复产计划,明确职工安置、设备维护、产能恢复节点;对企业核心设备采取“活封活扣”,允许企业在法院监管下开展生产;主动对接当地发改、环保部门,为企业复产开通“绿色通道”,协助办理资质核验、供应链衔接等手续。

2024年年底,这家公司的生产线已顺利重启,原有员工全部留岗,今年更是引进行业龙头战略投资,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区域绿色经济示范项目,日处置能力提升至150吨,从“债务被执行人”蜕变为环保产业“新引擎”。将乐法院的实践生动证明,执行规范化绝非机械套用流程,而是在法律框架内,以“如我在诉”的理念灵活创新,让执行工作既守住公平正义底线,又为经济发展注入司法温度。

今年以来,三明两级法院累计对29件涉企执行案件实施“活封活扣”,19家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实现“零”停产。

跨域协同破解处置僵局

“法官,我们的工程款拖了快两年,现在连工地都进不去,家里等着钱过年啊!”2023年春节前,多名施工单位代表来到三元法院,情绪激动地反映某矿业有限公司拖欠工程款问题。与此同时,江苏某银行也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处置该矿业公司抵押的三元区内某地块土地;某商会则因矿业公司未履行合资建房协议,起诉要求将上述某地块上A大厦部分楼层过户到自身名下;某慈善总会依据政府会议纪要,主张对A大厦享有20年无偿使用权。

一块土地、一栋大厦,牵扯跨省两家法院、多重权利主张,处置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深圳中院远在广东,异地执行推进难度大,成本高;三元法院虽在本地,却因土地非首封无法推进处置;债权人拿不到钱,施工单位难以为继,A大厦闲置在三元区新兴核心商业圈,优质资源被浪费的同时,更影响了当地营商环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三明中院启动“交叉执行”机制。三明中院主动牵头,多次与深圳中院沟通协调,阐明所有案件均围绕A大厦及抵押土地展开,财产全部位于三元辖区,由三元法院集中处置更便于核查资产、厘清权利、协调地方部门。经过磋商,深圳中院同意将金融借款执行案移交三明中院,三明中院随即指定三元法院统一办理所有关联案件,三元法院随即成立专项执行团队。

接手案件后,专项执行团队首先对所有案卷进行“地毯式”梳理,逐一核查抵押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招商引资协议等文件,厘清银行抵押权、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房产请求权、租赁权的顺位;随后开启“府院联动”,对接自然资源局制定A大厦“分层办证”流程,协调税务局核算矿业公司历史欠税,联合街道做好大厦日常管理;考虑到大厦部分楼层存在权属争议,创新提出“分层评估、分层拍卖”方案,避免因争议拖累整体进度。

为吸引买受人,团队还借助商会力量,向当地企业推介A大厦的区位优势,并在首层拍卖成交后,当天协助办理产权登记。截至2024年6月,A大厦无争议楼层全部拍卖成交,金额达1.2亿元,江苏某银行9000万元债权全额实现,历史遗留的“无证房产”问题逐步解决。曾经闲置的大厦如今入驻多家企业,成为三元区新兴商业圈的“新地标”。该案获评全国法院2025年第二批交叉执行典型案例。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明两级法院累计开展交叉执行行动137次,执行到位1387.9万元,一批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位于异地的案件实现高效办理。

动态跟踪守护群众“血汗钱”

“法官,我们24名工人给陕西某公司在宁化工程项目干了半年活,54.6万多工资一分没拿到,现在家里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没钱,这可怎么办啊?”2023年4月,朱某带着23名农民工来到宁化法院,脸上满是焦虑与无助。

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他们受雇于陕西某公司承包的某铁路项目务工,工程结束后,公司与分包人姜某某却以“工程款未结算”为由拖欠工资。经宁化法院判决,姜某某需承担清偿责任,陕西某公司因违法分包负有先行清偿义务,但判决生效后,两被执行人拒不支付。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宁化法院执行法官立即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核查被执行人财产,结果却令人揪心:陕西某公司名下无银行存款、房产、车辆,姜某某个人也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法官多次前往陕西某公司注册地、施工地实地调查,走访周边商户与前员工,仍未发现有价值的财产线索。一边是农民工期盼的眼神,一边是法律规定的“无财产可供执行”现状,法院只能依法对案件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

“终本”绝非“终点”,而是“动态管理的起点”。宁化法院将该案纳入“涉民生重点终本案件台账”,指定专人负责:每三个月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核查一次被执行人财产信息,每两个月与农民工代表沟通案件进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4年年底的一次沟通中,朱某偶然提及“陕西某公司在另一家建筑公司还有一笔没结算的工程款”。法官立即驱车前往该建筑公司核实,确认陕西某公司确实有一笔工程款债权待结算。

为防止这笔债权被转移,法官迅速送达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但该建筑公司因担心工程未结算就予以支付,可能引发纠纷而“心生疑虑”。法官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并耐心劝导其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最终打消了该公司的顾虑,同意将应付工程款支付至人民法院指定账户。

今年5月,54.6万元执行款顺利汇入宁化法院账户。随后,宁化法院在48小时内就将钱款全部发放到位。拿到工资的朱某激动地说:“本来以为钱要不回来了,没想到法院终本后还一直盯着,真是我们农民工的‘护薪人’!”

今年以来,三明两级法院累计恢复执行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2960件,执行到位金额3557.86万元,其中执行完毕1800件,一大批民生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这些案例只是近年来三明法院以制度创新破解执行难题,以精细服务传递司法温度的一个缩影。未来,三明法院将继续抓住制度创新的“牛鼻子”,推动执行工作从“个案突破”向“系统治理”转变,实现执行工作规范高效运转,让每一起执行案件都成为公平正义的生动注脚,为三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