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16 15:20:45

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用公益诉讼绘就蓝色守护新图景

作者:本报记者 陈钦祥 通讯员 黄颖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以“协同之力”护碧海,蓝色经济焕新机

长乐枕山面海,海岸线是其最珍贵的“蓝色资产”。十年来,长乐区检察院以“守护海洋”专项行动为抓手,从整治排污口到保护海蚌资源,从建设大数据平台到维护地理标志,织密海洋生态保护网,让每一寸海岸都焕发持久生机。

长乐下沙海岸线(长乐区融媒体中心姜亮 摄)

2019年4月,漳港海岸线的一场“排污整治战”,成为全国检察机关“守护海洋”的标杆案例。

彼时,滨海新城核心区周边餐饮酒楼直接排污入海,油污漂浮在海面,不仅污染海域,更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发现问题后,长乐区检察院迅速向区生态环境局发出检察建议,随后召开公益诉讼圆桌会议,协调漳港街道、建设、水利等部门联动。

“当时餐饮排污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一家发力不够,所以我们用圆桌会议打破‘部门壁垒’,既解决了酒楼的实际困难,也守住了海域生态安全,这就是协同治理的力量。”程高捷介绍道。

面对酒楼业主对整改资金的顾虑、市政管网对接难题,该院又两次组织圆桌会议,最终推动投入200万元延伸污水管网、拓宽排污管道。半年后,9家酒楼完成整改,4家不符合条件的依法停业,涉案海域实现“入海污染零排放”。

该案不仅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守护海洋”典型案例,更让长乐区检察院成为唯一在最高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介绍的基层检察院。此后,该院还在漳港百户澳设立“全国检察机关守护海洋典型案例示范点”,并牵头启动“五海守护”专项行动,全方位守护沿海防护林、海砂、海岸、海滩、海洋生物。目前,该专项行动已然成为长乐区检察院服务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累计推动解决海洋生态问题20余件。

海洋是长乐的“生命线”。作为长乐的地理标志产品,“漳港海蚌”不仅是渔民的“致富蚌”,更是当地海洋经济的“金字招牌”。十年来,长乐区检察院围绕“漳港海蚌”从“养得好”到“卖得好”,构建起全链条公益保护体系。

2020年4月,长乐区检察院发现漳港百户澳、文岭石壁等多个渔港存在“三无”船舶携带非法渔具作业、禁捕期非法采捕海蚌等问题,严重威胁海蚌资源增殖。对此,该院向区海洋与渔业局、松下镇政府等6家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并与海渔部门会签《关于全面推进长乐海蚌保护的工作方案》,在漳港海蚌保护管理处设立工作联络点,推动建立“日常巡查+季节禁捕+增殖放流”的长效机制。

随着“漳港海蚌”品牌影响力提升,渔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今年6月,该院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收到志愿者反映称,在相关平台上,部分店铺未获许可却擅自使用“漳港海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品牌价值。

作为辖区首例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长乐区检察院迅速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规范地理标志使用,为品牌价值筑起“法治屏障”。

“海蚌保护是个系统工程,既要守住‘资源底线’,也要护住‘品牌高线’。让好产品有好口碑,这样渔民的‘钱袋子’才能更稳当。”据程高捷介绍,通过前期与海渔部门的协作,漳港海蚌资源增殖效果明显,渔民年均收入较保护前增长15%以上,而后续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为“漳港海蚌”走向更大市场保驾护航。

近年来,伴随科技发展的迅猛迭代,公益诉讼工作得以借势科技“羽翼”,海洋监督工作的精准度与效率实现显著提升。

2021年1月,长乐区检察院依托福州滨海新城数字产业优势,在全国首个省级公益诉讼教育基地基础上,建成全省基层检察院首个“公益诉讼大数据指挥中心”。

据悉,该中心通过数据整合、技术协同,实现海洋生态线索“智能发现”、监督进程“实时跟踪”,构建起数据应用与技术应用并行的“长检模式”,让海洋保护更精准、更高效。

而这份科技赋能的监督效能,自然也体现在海岸带的日常治理中。2023年5月,通过大数据指挥中心的线索预警与干警实地核查,长乐区检察院发现漳港街道沙尾村海岸带存在违规养殖板房、安全隐患等问题,当即向属地街道制发检察建议。

对此,漳港街道迅速组织专题部署,拆除2处三角贝类养殖活动板房、核查处置活动板房的非法转供电问题,仅2个月便完成整改验收。而后,在该院的推动下,漳港街道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动态监管,并通过法规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让“被动整改”真正转变为“主动护海”。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