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岩市公安机关深耕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 让平安可见可感可触 平安是群众最朴素的期盼,也是公安机关矢志不渝的追求。近年来,龙岩市公安机关始终锚定“生命至上、安全至上”核心理念,以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为抓手,统筹隐患排查、巡防织网、宣教引导三大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将安全防线牢牢筑在闽西红土地上,让“平安”从抽象理念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保障。 源头治理 拉网排查除隐患 “您看,这块安全警示标语日晒雨淋后,字迹已经模糊。游客远距离根本看不清,得马上更换!”9月26日,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小池派出所民警、辅警带着检查台账,深入小池培斜福海龙乡景区。民警弯腰擦拭标语牌上的灰尘,确认模糊程度后,当场与景区负责人敲定整改时限,将“纸上预案”转化为“落地行动”——这是龙岩市公安机关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的日常缩影。 为彻底消除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隐患,龙岩市公安机关牵头联动水利、文旅等职能部门,聚焦网红打卡点、旅游景区、沿江临崖路段等重点区域,以“龙威”系列集中统一行动为载体开展滚动式排查。每发现一处隐患,立即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制度”,确保风险不悬空、整改不打折扣。 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龙岩市公安机关共摸排涉险公共区域600多处,排查出安全隐患135处并全部整改清零,发放风险提示与整改函25份;新增或修缮救生圈、救生绳、警示牌等“四个一”救援装备92个,加固临崖区域安全护栏12处,补装警示标识44个。 巡防联动 织密立体防控网 “您好,快下来!古城墙边缘只有30厘米宽,砖石已经有些松动,坐在上面拍照太危险了!”10月19日,汀州古城墙上游人渐多,长汀县公安局巡逻民警发现3名游客正跨坐在城墙垛口上拍照,双脚悬空晃动,于是快步上前,一边指着城墙根部的“禁止攀爬”标识,一边耐心解释,“部分砖体风化严重,万一重心不稳滑落,下方就是2米多高的石阶,后果不堪设想。”经过民警细致劝导,游客当即离开危险区域。 这样的及时劝阻,源于龙岩市公安机关“关口前移、防范前置”的巡防理念。结合辖区地形与人群活动规律科学布警:在沿江沿河、临山临崖等重点区域,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查”“徒步巡逻+驾车巡逻”“实兵巡逻+视频巡控”相结合的模式;暑期涉水高峰时段,重点加强午后、傍晚等“野游”“垂钓”高发时段的巡逻频次,联合河湖长、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织密“警民联动”防控网。 截至目前,龙岩市公安机关共在涉险区域喊话劝离群众100多人次,成功救助遇险群众8人,及时劝阻危险涉水行为53起,用“时时在线”的巡防守护群众安全。 宣教赋能 精准滴灌筑根基 “各位游客请注意!进入龙湖景区请勿携带火种,远离湖边危险区域,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国庆假期是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游客高峰期,10月5日,一架悬挂着宣传标语的无人机准时升空,在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龙湖水域上空巡回播报。 “景区面积超10平方公里,地势陡峭,以前民警步行宣传一天只能覆盖3个景点,现在无人机30分钟就能完成全域宣传,还能实时传回画面,一旦发现游客靠近危险水域,立即隔空劝导。”龙岩市公安局永定分局民警卢建煌一边操作着遥控器一边介绍。 除了景区宣教,针对学生溺水事故多发问题,龙岩市公安机关创新“线上+线下”“普遍+精准”的宣教模式:线下,开展“公安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通过“救生圈使用演示”“溺水自救情景模拟”等实操课程,增强学生防溺水意识;社区民警则聚焦老年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入户走访——在永定区湖坑镇,民警走进留守儿童小张家,手把手教他识别危险水域标识,演示如何使用手机拨打求救电话。线上,通过“龙岩公安”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警示案例与自救指南,利用社区微信群开展“防溺水、护安全”专项宣传,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6月以来,龙岩市公安机关通过新媒体发布防溺水宣传内容150多条,开展“公安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80多场次,组织社区宣传500多次,累计发放宣传册4万多份,覆盖学生、家长、教师等10万多人次。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